(
课件网) 离太阳最近的树 毕淑敏,女,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师大文学硕士。1952年出生于新疆,1969年入伍,在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1980年转业回北京。 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当代文学奖,各种文学奖30余次。著有《毕淑敏文集》八卷,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预约死亡》等。 整体感知 1.自由诵读,概述内容。 2.共同梳理文章思路。 3.重点品读,把握情感。 一是红柳生长在“平均海拔5000米”的高原,所以说它“离太阳最近”; 二是红柳“离太阳最近”,从太阳那里索得了光和热,蕴含着伟大的力量; 三是暗示了这是高原上唯一的绿色。 解题 课文通过对红柳的美和力量的揭示,赞颂了红柳顽强的生命力、不屈的精神和它为人类作出的贡献。通过叙述砍伐红柳的过程及其使用的方法,表达了对破坏生态环境的痛心及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担忧。 红柳消亡,尘沙肆虐。 红柳挺立,雪域增色。 红柳遭难,毁于人手。 结构脉络 品读文中关于红柳树的描写,感受它的生命之美。 品读人们挖掘红柳树的片段,理解课文意蕴。 品读课文第三部分,畅谈感受。 把握情感 设置问题 1.作者为什么写红柳丛“对着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 2.红柳与冰山有什么相似点?把红柳比作冰山有什么意义? 3.作者为什么要描写红柳根燃烧的情形? 1.作者详写“司务长”和“我”“算帐”的过程有什么用意? 2.作者为何要详写人们挖掘红柳根的艰难过程? 设置问题 结合前面的分析,同学们从文中认识到了什么?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设置问题 (1)它们有着铁一样锈红的枝干,凤羽般纷披的碎叶。偶尔会开出谷穗样细密的花,对着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 作者运用了比喻和拟人两种修辞手法,不仅描绘了红柳的外形,而且刻画出红柳生长的精神。“对着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不仅写出了红柳生长环境的恶劣,衬托出红柳生长的不易,而且写活了红柳那种从容不迫、怡然自得的神态,生动的表现了红柳顽强的生命力。 品读鉴赏 (2)红柳的枝叶算不得好柴薪,真正顽强的是红柳强大的根系,它们与沙子黏结得如同钢筋混凝土。一旦燃烧起来,持续而稳定地吐出熊熊的热量,好像把千万年来,从太阳那里索得的光芒,压缩后爆裂出来。金红的火焰中,每一块红柳根,都弥久地维持着盘根错节的形状,好像一颗傲然不屈的英魂。 红柳的伟大力量埋在地下,与土地生死相依。作者运用了比喻这一修辞手法,体现了红柳所蕴含丰富的能量和它不屈的精神,它的能量“好像把千万年来,从太阳那里索得的光芒,压缩后爆裂出来”,它的内在精神“好像一颗傲然不屈的英魂。” 红柳的根系 文章的主题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表现的? 文章的主题是通过作者叙述的一件小事表现出来的。她告诉人们要热爱自然珍惜生命。 设置问题 文章中叙述部分与描写部分的内容有什么关联? 文段一: 不出几分钟的功夫,我就困了起来,这时妈妈送来一杯浓浓的牛奶,我体会到了浓浓的母爱。 文段二: 不出几分钟的功夫,上下眼皮就打起了架,揉揉朦胧的睡眼,望向窗外的天空,星星和月亮都藏起了光辉,想必他们都困了吧。这时你悄悄推门而入,伴着浓的奶香,轻轻地来到我的身旁,你我目光交汇的一刹那,我看到了你甜美的笑容。你没有说话,温柔地将玻璃杯放到我的手上,示意我将它喝下,我轻轻地喝了一口,浓浓的奶茶自舌尖泛起,又从喉咙滑下,直抵心间。我慢慢品味,牛奶的香醇在心中回荡着,在这淳淳的奶香里,我品到了浓浓的母爱。 文章开始描写红柳的外在美,目的是为下文“司务长”和“我”的算账作伏笔,高原唯一的绿,“百年才能长成小小的一蓬”的红柳,在“司务长”的算账中,显得无足轻重,尽显人类的可悲。课文对红柳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