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复习要点 1.把握词中综合运用写景咏史、议论、抒情于一体的写法,抒发作者内心的感受。 2.感受豪放派词风的特点。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复习要点 1.品鉴景、史、情之结合,学习烘托映衬的手法。 2.把握写景特点,体悟豪放风格。 赏析周瑜形象,理解壮志难酬情怀。 4.熟练背默该词。 课文主旨 抒发了词人对昔日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和敬仰之情以及词人对自己坎坷人生的感慨之情。 《念奴娇·赤壁怀古》 内容与结构 上片着重写景,即景抒杯,引发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怀念; 下片着重咏史抒怀错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怀古伤己,以结全篇。 写作特点 1.环环相扣,环环相生,一气呵成。 2.气势磅礴,格调雄浑。 3.注意运用衬托手法。正衬,如用“千古英雄人物”“一时多少豪杰”衬托周瑜;反衬,如用“早生华发”的词人自我,反衬“雄姿英发”的周瑜。 《 念奴娇·赤壁怀古》写作特点 1. 气势磅礴,格调雄浑。其背景设置、赤壁鏖兵等,都是大笔淋漓,一挥而就。 2.烘托和映衬的手法。以“千古风流人物”“多少豪杰”烘托周瑜形象;实景和虚景相互映衬,周瑜的“雄姿英发”和作者的“早生华发”相互映衬。 3.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 (二)知识积累 1.字词。 (1)字音 故垒lěi 华发huā 公瑾jǐn 还酹lèi 纶巾guān 强虏Iǔ 2.解释。 (1)故垒:旧时的营垒。 (2)雪:比喻浪花。 (3)雄姿英发:指周瑜风姿与才情出众。 (4)英发:卓越不凡。 (5)强虏:劲敌,指曹军。又作“檣櫓”,代指曹操水军。 (6)早生华发:头发早斑白了。 (7)酹: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 (8)故国神游:神游于故国。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指古战场。 (9)羽扇纶巾:形容周瑜从容闲雅。纶巾,古代配有青丝带的头巾。 3.文学常识。 (1)苏轼( 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散文家、书画家、文学家、词人政治家、诗人,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同时,也是著名的美食家。他和父亲苏洵,弟苏辙合称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又与陆游并称“苏陆”;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宋四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现存诗3900余首,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中秋》《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2)豪放派:宋词的一个流派,与婉约派并为宋词两大词派。它更喜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人词,使词能像诗文一样地反映生活。它境界宏大,气势恢宏、不拘格律、汪洋恣意、崇尚直率,而不以主含蓄婉曲为能事。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等。 4.写作背景。 (1)1079年,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捕人狱,自被捕到结案,历时五个月,无论在朝在野,政见同与不同,营救者络绎不绝,最后,宋神宗才决定不杀苏轼,而以贬谪苏轼到黄州做团练副使了事,1082年,苏轼47岁,在心情极其复杂的情况下,游赤壁时写下了这首词。 (2)“念奴娇”,词牌名,“赤壁怀古”是题目。念奴娇是唐玄宗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妓,据说她唱曲时,“声出朝霞之上”,玄宗很喜欢听。本词牌有时又名为“大江东去”“酹江月”“一尊还酹江月”“赤壁词”。 注解 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祖国的江山啊,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俊。 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该笑我太多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