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时备课 课题 1.各种各样的叶 授课时间 月 日(星期 ) 课型 新授 第 1 课时(共 1 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的“科学实践”活动从学生介绍自己收集的叶开始,然后引导学生用看、闻、摸及绘画等不同的方法观察叶,发现叶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最后聚焦到叶的形状的研究上。通过这些逐步深人的探究活动,学生不仅能发现叶的一些相同点和不同点,还初步掌握了植物器官的观察方法。“拓展与应用”栏目是让学生用不同形状的叶拼一幅画。通过这个活动,可使学生在课堂中所获得的有关叶形的知识,变得具体而丰满起来。 学情分析 通过上册书的学习,学生已经对观察动物的方法和要点有所掌握。但是,对于植物的关注度却没有像对动物那样强烈。校园是学生生活学习的地方,校园里植物种类非常丰富,为我们研究植物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虽然大家每天都面对这么多的植物,但许多学生并没有仔细地观察过它们,更加不会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它们。学生对植物的观察大多是无意识的,而且学生对植物的印象也不像对动物那样丰富。在观察动物之后再展开对植物的观察,目的是让学生能在观察动物的基础上,更细致地观察植物,发现更多常见植物的外形特征,丰富学生对植物的认知,并能够通过外形特征辨别常见的校园植物。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学生通过观察与比较发现叶的相同与不同。 2.科学思维: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对比,发现叶子的不同和相同。 3.探究实践:学生更能够运用眼看、手摸、画、借助工具等方法观察叶。 4.态度责任:学生在观察活动中认真、细致,能够如实地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并且乐于与小组同学共同讨论和交流。 教学重点 学生更能够运用眼看、手摸、画、借助工具等方法观察叶。 教学难点 学生更能够运用眼看、手摸、画、借助工具等方法观察叶。 板书设计 1.各种各样的叶 相同:叶片、叶柄 不同:叶形不一样 教学过程 问题引领下的主要学习任务、师生活动及设计意图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1.谈话:孩子们喜欢唱歌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歌曲《春天在哪里》我们一起来唱好吗? 2.师生唱歌《春天在哪里》。 3.提问:你眼里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呢? 【预设】很多树木发了新芽,有柳树、梧桐树、银杏树等,这些绿油油的叶,给我们的校园带来了生机。 4.揭示课题: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研究植物的叶(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歌曲引出植物,激发学习兴趣,进而引入要研究的主题—叶。 二、科学实践活动 1.向同学介绍自己收集的叶。 师:课前同学们收集了不同植物的叶,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你收集的叶?它们的样子都一样吗?说说在哪里采集的?在那种植物上采集的?(引导学生正规的植物的名称) 【预设】我收集的是银杏的叶,是路颜色的像个小扇子;我收集的是柳树的叶,也是绿色的并且是椭圆形的;我收集的是松树的叶,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尖尖的像针……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展示收集的叶引导学生认识不同植物的叶是不同的。 小结:你们不仅观察到了叶的颜色,还注意到叶的形状,了不起!但是也发现了不少问题,下面我们就逐步进行探究。 2.用多种方法观察一片叶。 (1)师:上学期我们观察过动物、家中的小物品,用到了哪些观察方法? 【预设】用眼看;用手摸;用鼻闻;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可以画一画叶…… (2)指导学生观察并汇报观察的发现。 学生观察后汇报。 小结:通过使用这些观察方法,我们观察到了,叶的形状、大小、颜色、气味、以及叶上的脉络、光滑与粗糙多方面的特征。 3.观察叶的相同点 (1)提问:我们发现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那么不同的叶有没有相同点呢? (2)学生拿出两片不同植物的叶,画一画,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3)小结:叶上面面积大大的叫做“叶片”,下面细细的叫做“叶柄”,叶片中还有“叶脉”。 设计意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