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168219

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课件(共51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中册

日期:2025-09-2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4次 大小:2027598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古诗词,PPT,必修,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在初唐诗人的辛勤耕耘下,唐诗得以茁壮成长,迎来了它的全盛时期。在这个时代,高昂雄浑、阔大恢弘的盛唐之音成为了诗歌的主流,引领着文学的潮流。王维、孟浩然等诗人以山水田园为题材,创作出许多清新自然、意境深远的诗歌,为唐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高适、岑参等诗人则以边塞为主题,用独特的视角和笔触描绘出边塞的壮丽风光和军民的生活情感。他们不仅展示了边塞的壮美景色,还深入挖掘了军民的内心世界,使诗歌充满了真实感和感染力。 高适的诗歌,以其豪放、雄浑的风格,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以饱满的情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边塞生活的艰辛和军民的坚韧精神。 课堂导入 行 燕 歌 并序 学习目标 1.了解高适的生平、边塞诗以及写作背景。 2.分析诗歌意象,赏析其描绘的画面。 3.赏析诗歌中对比、用典、环境渲染等手法的作用。 4.理解边塞生活的艰辛苦楚,感受诗人对战士慷慨赴死精神的赞美,对将领骄奢淫逸的讽刺。 知人论世 高适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 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代表作《燕歌行》《塞下曲》《别董大》《高常侍集》 其诗歌以古体见长,尤长于七言歌行和五言古诗。 高适早年生活困顿,随父旅居岭南。开元中他曾人长安求仕,并于开元十八年(730)至开元二十一年(733)间北上蓟门,漫游燕赵,希望能从军立功边塞,但毫无结果。后寓居宋中近十年,贫困落拓。天宝八载(749),他因人举荐,试举有道科中举,授封丘尉。三年后弃官入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府,为掌书记。 安史乱起后,他从玄宗至蜀,拜谏议大夫。自此官运亨通,做过淮南节度使和蜀、彭二州刺史。代宗即位后,他入朝为刑部侍郎、转左散骑常侍,进封渤海县侯。 在动辄自比王侯的盛唐诗人中,高适是唯一做到高官而封侯者。 《旧唐书》本传说:“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 高适诗歌简介 失意诗:书剑飘零,怀才不遇。在高适早年的诗作里,颇多不遇的悲慨,其《宋中别周梁李三子》说:“曾是不得意,适来兼别离。如何一樽酒,翻作满堂悲。”在《宋中十首》其一中,他对历史上梁孝王广揽人才之事不再有而感慨不已:“梁王昔全盛,宾客复多才。悠悠一千年,陈迹唯高台。寂寞向秋草,悲风千里来。” 高适诗中,颇多寓壮气于苍凉之中的慷慨悲歌。 《古大梁行》:“暮天摇落伤怀抱,倚剑悲歌对秋草。” 《送蔡山人》:“斗酒相留醉复醒,悲歌数年泪如雨。” 悲歌声里,跳动着一颗不甘寂寞、急于用世的雄心。 高适诗歌简介 民生诗:关心民生,深切同情。 这些诗比较深刻地揭露了统治者与广大人民之间的矛盾,真实地描写了广大农民遭受赋税、徭役和自然灾害的重压,对他们的困苦境遇表示同情。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之九:“朝从北岸来,泊船南河浒。试共野人言,深觉农夫苦。去秋虽薄熟,今夏犹未雨。耕耘日勤劳,租税兼舄卤(xì lǔ:含有过多盐碱成分不适于耕种的土地。)。” 《东平路中遇大水》:“傍沿钜野泽,大水纵横流。虫蛇拥独树,麋鹿奔行舟。稼穑随波澜,西成不可求。室居相枕藉,蛙黾声啾啾。仍怜穴蚁漂,益羡云禽游。农夫无倚著,野老生殷忧。” 高适诗歌简介 边塞诗:慷慨豪放,雄浑悲壮。 高适是个非常自负、功名心极强的诗人,性情狂放不羁,好交结游侠。想 通过立功边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