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一单元 行进之歌 同学们,人去世后会举行葬礼? 那么葬礼现场会放些什么音乐?音乐的情绪、速度会是怎样的? 钢琴独奏曲 《葬礼进行曲》 我们先了解一下这首作品背景资料,〈葬礼进行曲》是肖邦所作的三首钢琴奏鸣曲中最著名的《降b小调奏鸣曲》(Op.35)中的第三乐章。作于1837年。肖邦于1839年的夏天,在给亲友芳达纳的信中曾说:“我目前正在写作一首降b小调的钢琴奏鸣曲,我计划将那首寄给你的葬礼进行曲加人其中。”因《降b小调奏鸣曲》完成于该年夏季,所以这首《葬礼进行曲》是事先已作好的。同时该奏鸣曲又是以《葬礼进行曲》为基调,因此研究肖邦的学者,就称其为“死之诗”,好像在哀悼那些为祖国而勇敢献身的爱国志士。聆听音乐,通过聆听乐曲,你想到了什么画面?情绪是怎样的?哪一段旋律给你的印象最深? 这段旋律有什么特点? 下面我们跟着钢琴哼唱这段旋律 通过聆听,我们知道这首作品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这是一首钢琴独奏曲,同学们说说钢琴的音色是怎样的? 钢琴的音色,清脆、优美,它被称为乐器之王,可以表现各种风格的作品,下面请同学们再次聆听歌曲,听听这歌曲有几个部分组成? 《葬礼进行曲》为降b小调,是拍,慢板,复三部曲式。下面我们分段欣赏 下面欣赏第一部分,大家听听这部分音乐情绪是怎样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第一部分在两小节的引子之后,悲痛的主题在降b小调上沉重地演奏出来。它的和弦宛若哀悼的钟声,庄严肃穆的旋律展示出一幅送葬队伍缓缓行进的悲壮场面。下面我们聆听第二主题,与第一主题对比,这个主题情绪上有何变化 乐曲的中部旋律哀婉、抒情,明朗中略带轻柔与朦胧,把人们带入对祖国和亲人的思念和对自由未来的向往。歌曲似的旋律及开阔、透明的伴奏织体与前后两部分深沉悲壮的音乐形成鲜明的对比。下面我们做声势动作 接下来的第三部分音乐大家熟悉吗? 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音乐又回到深沉、悲痛的情绪中。最后,力度渐弱,表示送葬的行列渐渐远去,乐曲轻轻地结束。下面整体欣赏 下面我们欣赏一下视频 感谢您的聆听 感谢观看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音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行进之歌》第5课《葬礼进行曲》。 【教材分析】 《葬礼进行曲》是人音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行进之歌》第5课欣赏课,《葬礼进行曲》为降b小调,是拍,慢板,复三部曲式。 【学情分析】 刚刚踏入中学的校门,内心世界比较丰富,对所有的事物都有很强的好奇心,心理上还保持这小学时期的天真愉悦,他们除了注意事物外表的形式之外,更注意对事物的分析和主观体会,对很多问题都可以做出自己的回答。大多数学生学习态度都很端正,因此,老师要积极进行教育和教学工作,注意强调学生行为规范教育,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使得热爱音乐,喜欢上音乐课。 【教学目标】 以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新颁布的课程目标为依据,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体现课程性质,重点反映课程理念,我们确立本节课的目标: (一)审美感知 聆听歌曲,感受作品进行曲的速度和表达的情绪以及表达的意境 (二)艺术表现 能够鉴赏歌曲的曲式结构,从速度、力度、情感、节奏等方面分析作品(三)创意实践 通过加入肢体、乐器、生活用具等创意性伴奏来丰富歌曲的表现形式,让同学们充分体验音乐创作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歌曲创新的乐趣。 (四)文化理解 了解歌曲相关背景,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能够鉴赏歌曲的曲式结构。 (二)教学难点: 1.哼唱主题音乐 2.用声势动作表现歌曲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教师:同学们,人去世后会举行葬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