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212356

三《画里阴晴》课件(共20张PPT)【中职专用】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册

日期:2025-05-13 科目:语文 类型:课件 查看:68次 大小:5555015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中职,模块,基础,2023,高教,专用
  • cover
(课件网) 吴冠中 画里阴晴 作者简介 吴冠中(1919—2010),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学贯中西的艺术大师。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油画代表作品《长江三峡》、《北国风光》、《小鸟天堂》、《黄山松》等;中国画代表作品《春雪》、《狮子林》、《长城》等。 2016年4月4日,吴冠中油画《周庄》以2.36亿港元成交,刷新中国油画拍卖纪录。 2019年6月2日,《狮子林》以逾1.4亿元价格成交。 字词积累 嫩绿(nèn lǜ ) 渗进(shèn jìn ) 朦胧(ménɡ lónɡ ) 妖柔(yāo róu) 渲染(xuàn rǎn ) 含蕴(hán yùn ) 熏陶(xūn táo) 派生(pài shēnɡ ) 梳理结构 第1自然段:起笔,写微雨中的故乡景色。 第2自然段:承接上文,赞美湿的景色“格外有韵味”。 第3自然段:转而说明“喜欢画阴天和微雨天的景色”的因由。 第4自然段:综上所述,借用“鱼和熊掌可以兼得”作比喻,提出艺术要融合创新的观点。 1.鉴赏雨景 朗读第一段,找出描写宜兴春雨的句子。 “车窗外,雨洗过的茶场一片墨绿,像浓酣的水彩画。”句中的“浓酣”一词可以改为“浓重”吗? 你认为第一段中哪个字最为关键,为什么? 研习文本 研习文本 描写春雨的句子: 车窗外,雨洗过的茶场一片墨绿,像浓酣的水彩画。细看,密密点点的嫩绿新芽在闪亮;古树老干黑得像铁,柳丝分外妖柔,随雨飘摇;桃花,我立即记起潘天寿老师的题画诗“默看细雨湿桃花”,这个湿字透露了画家敏锐的审美触觉。 不可, “浓酣 ”一词除具有浓重的意思之外,还具有尽兴、畅快的意思。 句中的“浓酣”一词可以改为“浓重”吗? 你认为第一段中哪个字最为关键,为什么? 研习文本 湿 雨景———湿———阴雨天的意境———绘画艺术 承上启下 第一段中写到了哪些景物?运用了什么修辞? 新芽、古树、柳丝、桃花 茶场———水彩画 古树老干———铁 比喻 引用 “.......湿衣服穿在身上不舒服,但湿了的大自然景色却格外的有韵味。” (1)作者对“湿”有怎么样的态度?请在文章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2)对于“湿”,中国人历来是什么态度?中国人的这种审美情趣产生的基础是什么? 2.品味“湿”韵 (衬托) 研习文本 研习文本 湿了的大自然却格外地有韵味。(墨色) 有些景物朦胧了,有些形象突出了,表达着不同的意境。 作者对“湿”有怎么样的态度?请在文章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湿,……改变了大自然的色调” “韵味”:和谐、朦胧、含蓄———美 研习文本 对于“湿”,中国人历来是什么态度?中国人的这种审美情趣产生的基础是什么? 作者引用了张志和的《渔歌子》“斜风细雨不须归”说明中国画家爱画风雨归舟的诗境。中国传统的水墨画就是以湿、淡为特点。 中国人的审美情趣:美在和谐,美在含蓄,美在朦胧,美在意境,美在情感,美在不同人的不同体验。 中国人的这种审美情趣产生的基础:淡泊名利,宁静修身,温柔敦厚。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湿了的大自然更具意境和审美情趣。 3.共赏诗词名句 研习文本 1.作者和“西派画家”对阴雨的不同感受。 2.作者和“西派画家”不同的绘画特点。 3.作者对“晴派画家”过分注重“阳光、色彩”的绘画特点的态度。 1.分析作者对阴派晴派画家,即中西画法的态度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作者和“西派画家”对阴雨的不同感受。 西派画家:投靠阳光,陶醉阳光 --(晴) 作者:喜欢画阴天和微雨天的景色--(阴) 作者和“西派画家”不同的绘画特点。 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