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古诗词诵读是统编版中职语文教材基础模块下册课外学习篇目,内容为《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锦瑟》《虞美人》《破阵子》《苏幕遮》五篇经典古诗词。古诗词是所有文学作品中思想感情最充沛、艺术想象最丰富、艺术语言最凝练的文学样式。古诗词鉴赏是高中语文的重要教学内容,古诗词鉴赏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同时还有利于我国传统诗词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使学生真正爱上传统文化,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新课标下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也需要改革创新,真正发挥其育人作用,提高学生文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朗诵诗歌,熟读成诵,领略古体诗的韵律之美。 2.思维发展与提升:结合相关背景,领会诗歌主旨,体会诗歌的思想内涵。 3.审美鉴赏与创造:积累优美的诗句,激发学生诵读古诗词的兴趣,提升审美能力。 4.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帮助学生克服古诗文鉴赏的畏惧心理,增强他们应试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朗诵诗歌,熟读成诵,领略古体诗的韵律之美。 2.教学难点:积累优美的诗句,激发学生诵读古诗词的兴趣,提升审美能力。 【教学方法】 引导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任务导向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古诗词是中华文学宝库中的奇葩,它语言凝练,情感丰富,节奏优美,读古诗词就像是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是一种精神上的高级享受。今天我们将探索课外古诗词五首。 二、《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唐·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1.诗人简介: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朝文学家,宰相杜佑之孙。大和年间,考中进士,起家校书郎,历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监察御史、宣州团练判官、殿中侍御史、内供奉、左补阙、史馆编撰、司勋员外郎,外放黄、池、睦、湖等州刺史。晚年长居樊川别舍,世称杜樊川。大中六年,去世,时年五十。性情刚直,不拘小节,不屑逢迎。自负经略之才,诗文均有盛名。文以《阿房宫赋》为最著,诗作明丽隽永,绝句诗尤受人称赞,世称小杜。与李商隐齐名,合称“小李杜”。代表作《泊秦淮》《江南春》《赤壁》《题乌江亭》等,脍炙人口。 2.(播放媒体)师生诵读全诗,感受情感。 3.解题:华清宫是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修建的行宫,玄宗和杨贵妃曾在那里寻欢作乐。后代有许多诗人写过以华清宫为题的咏史诗,而杜牧的这首绝句尤为精妙绝伦,脍炙人口。此诗通过送荔枝这一典型事件,鞭挞了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 4.“长安回望绣成堆”:起句描写华清宫所在地骊山的景色。诗人从长安“回望”的角度来写,犹如电影摄影师,在观众面前先展现一个广阔深远的骊山全景:林木葱茏,花草繁茂,宫殿楼阁耸立其间,宛如团团锦绣。“绣成堆”,既指骊山两旁的东绣岭、西绣岭,又是形容骊山的美不胜收,语意双关。 5.“山顶千门次第开”:镜头向前推进,展现出山顶上那座雄伟壮观的行宫。平日紧闭的宫门忽然一道接着一道缓缓地打开了。 6.“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又是两个特写镜头:宫外,一名专使骑着驿马风驰电掣般疾奔而来,身后扬起一团团红尘;宫内,妃子嫣然而笑了。几个镜头貌似互不相关,却都包蕴着诗人精心安排的悬念。“千门”因何而开?“一骑”为何而来?“妃子”又因何而笑?诗人故意不忙说出,直至紧张而神秘的气氛憋得读者非想知道不可时,才含蓄委婉地揭示谜底:“无人知是荔枝来。”“荔枝”两字,透出事情的原委。《新唐书。杨贵妃传》:“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