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情境默写题 1.范仲淹《苏幕遮》中用顶真的手法描写秋景的语句是: 。 2. 杜牧《过华清宫》诗中讽剌统治者穷奢极欲、滥用民力的一联是: 。 3.《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 。 4.范仲淹《苏幕遮》中 两句以互文对举的形式表达出诗人羁旅漂泊之久和乡思离愁之深。 5.《锦瑟》一诗中“ ”它表现的这种可望不可即的理想境界代表的是诗人全部的情感。 6.《锦瑟》中感叹“才华被弃如沧海遗珠,追求向往终归飘渺虚幻”的千古名句是: 。 7.李商隐的《五绝·登乐游原》中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表示对美好而又行将消逝的事物的留恋。而在李煜的《虞美人》中那美好的事物却使李煜倍添烦恼,劈头怨问苍天,你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呢。这句诗是:“ ”。 (李煜《虞美人》) 8. 崔护《题都城南庄》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两句写出了桃花依旧,但人面不见,人去楼空的物是人非的情景。李煜的《虞美人》中,也有两句写出了这样的物是人非之感,这两句是“ ”, 由此勾起作者无穷幽怨和仇恨之情。(李煜《虞美人》) 9.范仲淹《苏幕遮》中“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三句将天、地、山、水通过斜阳、芳草组接在一起,构成一幅意境悠远的画面。 10.古诗文中,明月、高楼常常成为旅人游子思乡怀远的凭借,范仲淹《苏幕遮》中就有如此感叹:“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1-2题。 破阵子·春景 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是( ) A.这首词以轻淡的笔触,描写了古代少女们春天生活的一个小小片段,展示在读者面前的却是一副情趣盎然的图画。 B.词的上片写景。“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这两句既点明了季节,又写出了季节与景物的关系,行文轻快流丽,蕴含喜悦的情意。 C.下片写人。从正面来描写斗草的活动,反映出少女身上显示的青春活力,充满着一种欢乐的气氛。 D.全词纯用白描,笔调活泼,风格朴实,形象生动,展示了少女纯洁无瑕的心灵。 2.在这首词中,晏殊写春景———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杜甫的《蜀相》中也有类似的写春草黄鹂的句子,简要地分析二者有何异同。 三、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1-2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桃源忆故人·题华山图① 陆游 中原当日三川震②,关辅回头煨烬③。泪尽两河征镇,日望中兴运。 秋风霜满青青鬓,老却新丰英俊。云外华山千仞,依旧无人问。 【注释】①这首词是词人看到《华山图》中的华山巍峨屹立,不禁浮想联翩,念及宋高宗赵构割地求和,金人攻陷南宋两河地区一事,山河破碎之悲,顿时涌上心头,遂写成此篇。②三川震:三川之地受到金人的践踏。③煨烬:即灰烬。燃烧后的残余。 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挑灯”点出了深夜情景,夜深人静,词人独自吃酒,吃“醉”之后,内心仍然不能平静,便“挑灯看剑”。 B.“泪尽两河”二句,写出了为保卫国土浴血奋战的抗金志士内心的悲痛,更传达出词人的痛彻心扉。 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从视觉、听觉方面概括了马快弦急、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是词作的最强音。 D.“云外华山千仞,依旧无人问”表达了收复大业,仍然无人过问,沦于敌手的千刃华山,依然难以回归之意。 2.请简要赏析两首词表达情感的相似之处。一、情境默写题 1.范仲淹《苏幕遮》中用顶真的手法描写秋景的语句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