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2169

2008数学高考专题十六 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 概率

日期:2025-09-19 科目:数学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84次 大小:25439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08,数学,高考,专题,十六,排列
  • cover
2008数学高考专题十六 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 概率 1、 主要知识网络 1.排列、组合、二项式知识相互关系表 2、 二、内容及方法解析 1、排列 (1)排列定义,排列数 (2)排列数公式:系 ==n·(n-1)…(n-m+1) 2、组合 (1)组合的定义,排列与组合的区别 (2)组合数公式:Cnm== (3)组合数的性质 ①Cnm=Cnn-m ② ③rCnr=n·Cn-1r-1 ④Cn0+Cn1+…+Cnn=2n ⑤Cn0-Cn1+…+(-1)nCnn=0 即 Cn0+Cn2+Cn4+…=Cn1+Cn3+…=2n-1 3、二项式定理 (1)二项式展开公式 (a+b)n=Cn0an+Cn1an-1b+…+Cnkan-kbk+…+Cnnbn (2)通项公式:二项式展开式中第k+1项的通项公式是 Tk+1=Cnkan-kbk 4、二项式的应用 (1) 求某些多项式系数的和。 此类题目多用赋值法: 所谓赋值法是指在二项展开公式两边用特殊值代入,得出某些等式及组合数的性质。解决与二项式系数相关的问题。 (2)证明一些简单的组合恒等式。 (3)证明整除性。①求数的末位;②数的整除性及求系数;③简单多项式的整除问题。 5概率 随机事件之间的关系 的和(并)。 (5)互斥事件(互不相容事件):“A与B不能同时发生”叫做A、B互斥。 (6)对立事件(互逆事件): (7)独立事件:A发生与否对B发生的概率没有影响,这样的两个事件叫做相互独立事件。 6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期望与方差 (1)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 ε … … P … … 两条基本性质①…); ②P1+P2+…=1。 (2)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和方差 ①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 …;反映随机变量取值的平均水平。 ②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方差: ……;反映随机变量取值的稳定与波动,集中与离散的程度。 (3)离散型随机变量期望和方差的性质 E (a+b)=aE+b,D (a+b)=a2 D (4)二项分布 记ε是n次独立重复试验某事件发生的次数,则ε~B(n,p); 其概率…。 期望Eε=np,方差Dε=npq。 思想方法 1.解排列组合应用题的基本规律 (1)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使用方法有两种:①单独使用;②联合使用。 (2)将具体问题抽象为排列问题或组合问题,是解排列组合应用题的关键一步。 (3)对于带限制条件的排列问题,通常从以下三种途径考虑: ①元素分析法:先考虑特殊元素要求,再考虑其他元素。 ②位置分析法:先考虑特殊位置的要求,再考虑其他位置。 ③整体排除法:先算出不带限制条件的排列数,再减去不满足限制条件的排列数。 (4)对解组合问题,应注意以下三点: ①对“组合数”恰当的分类计算,是解组合题的常用方法。 ②是用“直接法”还是“间接法”解组合题,其原则是“正难则反”。 ③设计“分组方案”是解组合题的关键所在。 2.解排列、组合题的基本策略与方法 (1)排除法 对有限制条件的问题,先从总体考虑,再把不符合条件的所有情况去掉。这是解决排列组合应用题时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 (2)分类处理 某些问题总体不好解决时,常常分成若干类,再由分类计数原理得出结论。这是解排列组合问题的基本策略之一。注意的是:分类不重复不遗漏,即:每两类的交集为空集,所有各类的并集为全集。 (3)分步处理 与分类处理类似,某些问题总体不好解决时,常常分成若干步,再由分步计数原理解决。 在处理排列组合问题时,常常既要分类,又要分步,其原则是先分类,后分步。 (4)插空法 某些元素不能相邻或某些元素要在某特殊位置时可采用插入法。即先安排好没有限制条件的元素,然后再将有限制条件的元素按要求插入排好的元素之间。 (5)“捆绑”法 把相邻的若干特殊元素“捆绑”为一个大元素,然后再与其余“普通元素”全排列,最后再“松绑”。将特殊元素在这些位置上全排列,即是“捆绑法”。 (6)穷举法: 将所有满足题设条件的排列与组合逐一排列出来。 (7)消序处理 对均匀分组问题的解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