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235844

2024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练习题--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含答案)

日期:2025-11-0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3次 大小:31165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2024,成立,答案,过渡,社会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练习题 第九单元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A级 必备知识基础练 1.(2023辽宁铁岭高一期末)下列文件中被称为“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2.(2023天津津南高一联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此时中国的社会性质是(  ) A.资本主义社会 B.社会主义社会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新民主主义社会 3.为探究“银元之战”的历史,高一历史兴趣小组搜集到下列资料,其中可信度最高的是(  ) A.以此为背景的文学作品 B.亲历者撰写的回忆录 C.档案馆保存的相关档案 D.反映此事件的电视剧 4.阅读历史书籍需要关注章节标题,从而把握内容的主旨。根据图中的内容,你认为最适当的标题是(  ) 第一节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第二节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第三节 土地改革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C.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5.下图为1952—1956年我国经济成分比重变化统计数据,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A.实现了社会主义的工业现代化 B.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任务 C.标志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初步确立 D.开始改变我国工业基础落后的面貌 6.(2023浙江温州高一期末)1955—1959年,中国与尼泊尔、埃及、叙利亚、也门、斯里兰卡、柬埔寨、阿尔及利亚、苏丹等国建交,这种外交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一边倒”方针的实行 B.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C.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推动 D.“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B级 能力素养提升练 7.(2023福建福州高一期中)黄炎培先生在《永远纪念着的一九四九年》中提到,这一年“人”的地位被发现了,群众的力量被认识了。这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  ) A.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B.社会主义制度全面确立 C.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结束 D.祖国统一大业彻底完成 8.下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人员组成情况表。这表明当时中国(  ) 类别 副总理 政府委员 政务委员 总人数 4人 56人 15人 民主人士数 2人 27人 9人 A.民主党派掌握了国家政权 B.人民当家作主愿望得以实现 C.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已确立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形成 9.(2023北京密云高一期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民党特务曾叫嚣:“只要控制了两白(米、棉)一黑(煤),就能置上海于死地。”为此,人民政府的举措是(  ) A.在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B.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C.制止投机资本稳定物价 D.进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10.1950年,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会议在北京召开。此次劳模评选以“解放全部国土”“发展生产”“建设新中国”等为主要标准。这次评选活动旨在(  ) A.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B.践行人民当家作主理念 C.表彰“一五”计划优秀代表 D.激发建设中国的热情 11.20世纪50年代初期,毛泽东提出世界各国和平共处和大小国家一律平等的思想。1953年底,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倡议将其作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这说明,当时我国(  ) A.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 B.积极走向世界舞台 C.发展与周边的睦邻友好 D.国内经济繁荣发展 12.1953年“一五”计划推进期间,我国列出了数个重点工程领域,其中冶金、机械、国防事业和能源所占项目数量较多,相比之下只有少数轻工业和医药项目,据此可知,我国“一五”计划的特点是(  ) A.全面实现工业化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形成全国交通网 D.以东北作为重心 13.(2023浙江杭州高一期末)1953年周恩来总理宣布:“我们相信不同制度的国家可以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