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司马迁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司马迁《报任安书》 屈原列传 贰 壹 回顾《史记》 肆 叁 相关知识 屈原其人 《离骚》《楚辞》 香草美人 端午安康之时,饱食粽子之际,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沉吟江畔的楚大夫。 毛泽东曾颂扬道:“屈原不仅是古代的天才歌手,而且是一名伟大的爱国者,无私无畏,勇敢高尚。他的形象保留在无数中国人的脑海里。无论在国内国外,屈原都是一个不朽的形象。我们就是他生命长存的见证人。” 课前思政 ——— 传承端午文化 筑牢文化自信 赓续中华文脉 凝聚爱国情怀 学习目标 1.掌握本文重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2.学习本文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3.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 回顾《史记》 汉司马迁撰。原名《太史公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共一百三十篇,包括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记载了中国远古黄帝到汉武帝时大约3000年的历史。《史记》是二十四史中记载年代最长(约三千年)的一部。 史书体例: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 通史、断代史 史学双壁:《史记》、《资治通鉴》 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二十四史:《史记》———《明史》 回顾《史记》 本纪: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 世家: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 列传: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 表: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 书: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 鲁迅先生赞誉它为“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屈原其人 屈原(约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 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芈姓,屈氏,名平,字原 。约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屈原作品,共流传下来23篇。其中《九歌》11篇,《九章》9篇,《离骚》、《天问》、《招魂》各一篇。 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他被后人称为“诗魂"。 香草美人 屈原的“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继承并发挥了《诗经》的比兴手法。 “香草”:比喻高洁的品德; 与“恶草”相对,象征屈原与楚国恶势力斗争。 “美人”:比喻君主 比喻忠贞贤良之士(喻己被弃) 汉·王逸《离骚序》:“《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谕,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早年读书 外交变法 馋而被逐 屈原生平 起为县丞 国破投江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楚襄王三个时期。 屈原其人 屈原也楚国重要的政治家,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太管内政外交大事。 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屈原悲愤交加,怀石自沉于罗江,以身殉国。屈原的形象就是正直高尚、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伟大的爱国主义者。 “楚辞” 屈原创造的一种新诗体裁。楚辞的产生,源于江汉间的民歌,且受到具有浓厚神话色彩的楚地巫歌的影响。在形式上的明显标志是每一句都有个“兮”缀于句末,或居于中、篇幅较长,文辞繁丽、感情丰富。(出现于战国中后期,晚于《诗经》300年,)因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后人又把“楚辞”的体裁称为“骚体”。 《楚辞》 汉代刘向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