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题 《蜀道难》 课时 教学 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借助参考书及课下注释,了解李白的生平及其成就,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 思维发展与提升:理清思路,熟读成诵,了解诗歌的主旨、寓意。 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习作品描写蜀道雄奇险峻的手法,用心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仔细品味李白作品中奔放的感情、丰富的想像、新奇的夸张和生动的语言。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作品描写蜀道雄奇险峻的手法,用心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教学难点】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仔细品味李白作品中奔放的感情、丰富的想像、新奇的夸张和生动的语言。 教学 设想 《蜀道难》是杂言古体诗,格律不拘,形式灵活。这首诗想象奇特,笔意纵横,境界阔大,集中体现了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创作特点。诵读时,一方面要感受杂言古体诗的参差错落之美,另一方面要想象作者笔下蜀道的雄奇险峻,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教学 方法 教学 资源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 余光中在《寻李白》写道: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杜甫说:“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韩愈感慨“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李白的飘逸和诗才,让同行拜服,倾倒了无数人,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李白的《蜀道难》。 任务一:知人论世 活动1.了解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平生有“大济苍生”之志,但不被重用,加之个人的傲岸不羁,于是放浪形骸,寄情山水,诗酒逍遥,最后客死安徽当涂。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 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诗作《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最能代表其艺术特色。 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是文学艺术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浪漫主义主张创作自由,描写自然,注重民间文学艺术上的尊创新反模仿,重奇特而轻平凡,想象丰富,幽深奇谲,以大胆的想象和夸张,描写奇特的情节,塑造非凡的、独特的性格。 浪漫主义诗歌形式新颖,格律自由,辞藻富丽,比喻动人,色彩瑰丽。代表人物有屈原、李白等,代表作有《离骚》《蜀道难》等。 活动2.相关背景 从诗的内容来看,此诗很可能是诗人在长安时为送别友人入蜀而作。诗中的“君”有人说是李白的一位好友,有人说仅是一种虚拟方式,即实无其人,泛指所有“西游”之人。在诗中,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告诫人们不要只看到“锦城”的“乐”,应该“早还家”,因为这里的道路奇险无比,且随时可能发生战乱。后来的“安史之乱”足见诗人政治预见的正确。 活动3.解题 《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蜀道,蜀地的道路。难nán,艰难。﹙进入﹚蜀地的道路艰难(难行)。 活动4.了解古体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一种诗体,主要是指唐以前的乐府民歌、文人诗以及唐以后文人仿照它们的体式而写的诗歌。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杂言。表现在诗题上,有歌、行、引、吟等体裁。《蜀道难》就是一首典型的古体诗。 《蜀道难》是南朝乐府旧题,《乐府诗集》卷四十列于《相和歌辞·瑟调曲》,在李白之前,以此为题的诗作也大抵是写蜀地山川之险,现存的萧纲、刘孝威、阴铿、张文琮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