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百 合 花 ———茹志鹃 学习目标 1.了解小说的写作背景,着重把握小说对于人性美的赞美这 一主旨。 2.学习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并体会其效果。 3.分析“百合花”和“我”在文章里的作用。 新课导入 花的象征和寓意 作者介绍 茹志鹃 当代著名女作家。她的创作以短篇小说见长.笔调清新,俊逸,情节单纯明了,细节丰富传神,善于从较小的角度去反映时代本质1950年起,陆续在报刊上发表短篇小说和特写,后来结集出版了《高高的白杨树》《静静的禅院》和《百合花》等短篇集。 作品背景 茹志鹃写这篇小说时,正是反右斗争后不久,她的家庭成员是这场扩大化运动的受害者。冷峻的现实生活使她 不无悲凉地思念起战时的生活,那时的同志关系。她说:战争使人不能有长谈的机会,但战争却能使人深交,有时仅几十分钟,甚至只来得及瞥一眼,便一闪而过,然而人与人之间,就在这一刹那里,便能胆肝相照,生死与共。所以,《百合花》是她 在匝匝忧虑之中,缅怀追念时得来的产物。 解决生字词 撂liào 讷讷nènè 忸怩ni ní 憨憨hānhān 执拗niù 髻ji 尴尬gāngà 讪讪shànshàn 瞅ch u 挟xié 嬷嬷mómó 砦zhài 虔诚qián 磕磕绊绊kē 讷讷:形容说话迟钝。 憨憨:傻气,难为情。 讪讪:形容不好意思、难为情的样子。 虔诚:恭敬而有诚意。 磕磕绊绊:跌跌撞撞的样子。 初读感知 1.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来讲述故事情节的? 2.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人物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 线索:“我”的见闻和感受。 ↗小通讯员:带路-借被-牺牲-盖被 ↘新 媳 妇:借被-缝衣-献被 我 初读感知 3.概括故事情节,给文章划分层次。 开端(1—24):通讯员带“我”去包扎所途中发生的故事。 发展(24—43):写通讯员和“我”一起向新媳妇借被子。 高潮(42—57):总攻开始,小通讯员牺牲,新媳妇给通讯员缝衣。 结局(58-59):新媳妇执意献出新被。 文本研读 情节赏析 1.“我们不了解情况,把人家结婚被子也借来了,多不合适呀!”“那!……那我们送回去吧!” 2.“通讯员撒开大步,一直走在我前面。……他背后好像长了眼睛似的,倒自动在路边站下了,但脸还是朝着前面,没看我一眼。等我紧走慢赶地快要走近他时,他又噔噔噔地自个儿向前走了。” 3.“他见我挨他坐下,立即张皇起来,好像他身边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局促不安……他没回答,脸涨得像个关公……” 4.“只看到他是高挑挑的个子,块头不大,但从他那副厚实的肩膀看来,是个挺棒的小伙儿,他穿了一身洗淡了的黄军装,绑腿直打到膝盖上。” 文本研读 明确 1.这带有明显歉意和不好意思的语言表达,将通讯员的善良、淳朴、羞涩生动的呈现在了读者的面前。 2.通过“撒开大步”“自动在路边站下了,噔噔噔地自个儿向前走了”等动作描写写出了通讯员的年轻却心思细腻、善良的形象特征。 3.通过“张皇”“局促不安”“脸涨得像个关公”这样的神态描写,塑造了小通讯员腼腆害羞的形象。 4.通过肖像描写交代了小通讯员的体貌特征,将其青春阳刚的形象展现了出来。 文本研读———人物形象———小通讯员 小通讯员:热爱生活,憨厚纯朴,拘谨腼腆,关心同志,觉悟高,忠于革命。 从他总和“我”保持着一定的距离,看出他细心地关怀同志;从他的腼腆羞涩,看出他的朴实、纯洁;从他借被子而又想送回去的举动,看出他勇于改正错误的精神;从他掩护群众和伤员,看出他舍己救人的高尚品德。 文本研读———人物形象———新媳妇 1.对那作为新娘子唯一嫁妆的新被子,开头出于舍不得而不愿借给伤员盖,后来却主动用它来给烈士收殓遗体。 2.在包扎所护理伤员时,开始又羞又怕,放不开手,后来却庄严、虔诚地给重伤员解衣擦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