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349489

安徽省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期初检测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8次 大小:13631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安徽省,语文,阅读,文言文,汇编,试卷
  • cover
文言文阅读 安徽省蚌埠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凡战,若敌众我寡,敌强我弱,兵势不利;彼或远来,粮饷不绝,皆不可与战,宜坚壁持久以避之,则敌可破。法曰:“不战在我。” 唐武德中,太宗帅兵渡河东讨刘武周。江夏王李道宗时年十七,从军,与太宗登玉壁城观贼阵,顾谓道宗曰:“贼恃其众,来邀我战,汝谓如何?”对曰:“群贼锋不可当,易以计屈,难以力争。今深沟高垒,以挫其锋,乌合之徒,莫能持久。粮运将竭,当自离散,可不战而擒也。”太宗曰:“汝见识与我相合。”后果食尽夜遁,追入介州,一战败之。 (节选自《百战奇略·不战》) 材料二: 亮屯于阳平,遣魏延诸军并兵东下,亮惟留万人守城。晋宣帝率二十万众拒亮,而与延军错道,径至前,当亮六十里所,侦候白宣帝说亮在城中兵少力弱。亮亦知宣帝垂至,已与相逼,欲前赴延军,相去又远,回迹反追,势不相及,将士失色,莫知其计。亮意气自若,敕军中皆卧旗息鼓,不得妄出庵幔,又令大开四城门,埽地却洒。宣帝常谓亮持重,而猥见势弱,疑其有伏兵,于是引军北趣山。明日食时,亮谓参佐拊手大笑曰:“司马懿必谓吾怯,将有强伏,循山走矣。”候逻还白,如亮所言。宣帝后知,深以为恨。 难曰:案阳平在汉中。亮初屯阳平,宣帝尚为荆州都督,镇宛城,至曹真死后,始与亮于关中相抗御耳。魏尝遣宣帝自宛由西城伐蜀,值霖雨,不果。此之前后,无复有于阳平交兵事。就如冲①言,宣帝既举二十万众,已知亮兵少力弱,若疑其有伏兵,正可设防持重,何至便走乎?案《魏延传》云:“延每随亮出,辄欲请精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己才用之不尽也。”亮尚不以延为万人别统岂得如冲言顿使将重兵在前而以轻弱自守乎?且冲与扶风王②言,显彰宣帝之短,对子毁父,理所不容,而云“扶风王慨然善冲之言”,故知此书举引皆虚。 (节选自裴松之《三国志注》) 注:①指郭冲,太康年间述《条亮五事》,材料二第一段即《条亮五事》相关内容。②指司马懿的儿子司马骏。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亮尚不以延为万人A别统B岂得C如冲言D顿使E将重兵F在前G而以轻弱H自守乎?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坚壁,指加固城墙和堡垒的屏障,与成语“坚壁清野”中的“坚壁”意思相同。 B.侦候,指侦察兵,与《苏武传》中“募士斥候百余人俱”的“斥候”意思相同。 C.垂,文中指将近,将要,与《报任安书》中“思垂空文以自见”的“垂”意思相同。 D.难,文中指疑问、质疑,以此来表明作者裴松之要发表与上述内容不同的看法。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战时,如果对方的实力比较强大,且补给丰富,就应该避其锋芒,以静制动。 B.唐太宗讨伐刘武周的时候,和李道宗的看法一致,避免正面迎敌,最终不战而胜。 C.郭冲所述司马懿在明知诸葛亮兵少力弱的情况下,仍因多疑撤兵,失去大好机会。 D.《条亮五事》记载诸葛亮在得知大军压境时,大唱空城计,意在称颂诸葛亮的智慧。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今深沟高垒,以挫其锋,乌合之徒,莫能持久。 (2)司马懿必谓吾怯,将有强伏,循山走矣。 14.裴松之认为郭冲《条亮五事》所记载的内容并不可靠,理由有哪些?(3分) 安徽省合肥市2024年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一模)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武王问太公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