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360250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朝天子·咏喇叭》课件(共21张PPT)+教案+导学案

日期:2025-11-2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2次 大小:520851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九年级,课件,教案,PPT,21张,语文
    (课件网) 朝天子·咏喇叭 新知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自《诗经》起,经两汉、六朝、唐宋元明清,到现在,将这些诗堆叠排列起来就像那蜿蜒起伏的长城,读这些诗就像长城那样绵延不绝。诗歌是情感的产物,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都会产生不同的心情,创造出不同的诗篇。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散曲。 朝天子·咏喇叭 王 磐 学习目标 1、在诗歌的比较中,了解词形式上和抒情上的特点,体会词在节奏、韵律上的美感。 2、在把握大意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把握词的艺术表现规律,理解词的思想内涵和感情基调。 3、了解词的起源、发展和流派,比较同一流派词人在创作风格上的差异。 4、背诵默写本曲子。 新知讲解 王磐 (约1470一约1530),字鸿渐,号西楼,明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县)人。从年轻时起即鄙视功名,筑楼高邮城西,与名流谈咏其间,因自号西楼。其散曲题材广泛,虽多闲适之作,亦有同情人民疾苦、讥讽时政的佳作。有《王西楼乐府》。 写作背景 这支曲作于明武宗正德年间(1506—1521)。 当时宦官当权,在交通要道运河上,他们往来频繁,每到一处就耀武扬威,鱼肉百姓。诗人王磐家住在运河边的高邮县,目睹宦官的种种恶行,写了这支《朝天子》,借咏喇叭,揭露宦官的罪行。 读准字音 朝 cháo 天 子 咏 yǒng 喇 lǎ 叭 bā 王磐 pán 唢 suǒ 呐 nà 曲 qǔ 儿小 腔 qiāng 儿大 读准停顿 朝 天 子· 咏 喇 叭 王磐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 全仗你/抬声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 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读懂意思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第一层(1-3句)明写喇叭、唢呐特点,暗喻宦官身为奴仆而虚张声势。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第二层(4-8句)讽刺宦官依仗权势,作威作福。喇叭到则官船到则民遭殃。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第三层(最后三句)写宦官压迫、掠夺人民,致使千家万户家破人亡。 这首散曲以一个什么字贯穿始终?分别写了哪些内容? 吹 吹之声:腔儿大; 吹之功用:全仗你抬声价; 吹之恶果: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水尽鹅飞。 问题探究 全曲表面上句句是在咏喇叭,实际上作者要表达的是什么?你能作简要分析吗? 这首散曲表面写的是喇叭和唢呐,实际上处处写和都是宦官,“曲儿小”比喻宦官的地位低下 ,“腔儿大”比喻宦官仗势欺人 ,“水尽鹅飞”则比喻宦官把百姓们欺压得倾家荡产。 问题探究 前人在评价这首曲子时,认为这首曲子极富艺术魅力,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 同意。 这是一首极富韵味与讽刺力的咏物诗。构思巧妙,语言通俗浅近,而又不失幽默诙谐, 表明上看,无一句不是在“咏”喇叭,实际上,无一句不是在写那些宦官,写那些宦官丑态,以及祸国殃民的罪行。 问题探究 如何理解这首曲子的“借物抒———? 喇叭和宦官不同类,但喇叭的“曲儿小腔儿大”与宦官的“本事小来头大”却有共同点,于是作品在物与人之间找到共性,作者实际上是比照着宦官的嘴脸“咏”喇叭的:以吹(虚张声势)为特征,是官方害民的帮凶,到处作威作福,惹得军民共愤,直到吹得天昏地暗、江山动摇。 问题探究 《朝天子·咏喇叭》托物言志,反映深刻。 在结构上,全面围绕“吹”字来组织文字,言“吹”之状,写“吹”之果,绘统治者爪牙“吹”之形,吐人民群众对“吹”之恨。层层推进,有条不紊。以“乐”声来抒“愤”情,一针见血地揭示了封建统治者与百姓的对立,反映了人民的痛苦和不幸。 在写法上,运用夸张和讽刺的手法将喇叭与宦官相联系,“性发于此而义归于彼”,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