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377500

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8.4 频数分布表与直方图课件(31张PPT)

日期:2025-11-27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3次 大小:195694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8.4,频数
  • cover
(课件网) 第十八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8.4 频数分布表与直方图 1.通过经历数据整理的过程,了解频数分布表的相关概念,会利用频数分布表整理数据,感受数据的整理过程,树立数据分析的观念. 2.通过分组合作,动手绘图,尝试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培养学生思考、操作、整理数据的能力以及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进一步发展数据观念的核心素养. 3.通过分析、解决问题,能利用直方图解释数据中蕴含的信息.从频数分布直方图中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感受统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统计的作用,培养数学的模型意识.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探究用频数分布直方图描述数据的方法. 学习难点:通过频数分布直方图在数据中所起的作用,反 映数据中蕴含的规律,感受和体会统计结果对 决策的意义和作用. 学习重难点 回顾复习 在前面我们学习了哪几种描述数据的方法?它们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在统计中,我们关心总体中所有个体某个数量指标的分布情况.当这个数量指标取连续变化的值时,应该如何整理和表示数据呢? 例如:某学校要组建已知体操队,如何从七年级同学中挑出身高相差不多的若干名同学呢?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 1.整理数据的主要步骤: ①确定数据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②确定数据分组的组数和组距; ③列频数(频率)分布表; ④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探究新知 学生活动一 【自主学习】 2.数据个数在100以内时,组数一般为 组. 组距:每组 的距离. 3.频数:数据分组之后,各组中数据的 叫做频数. 频率: 与数据总个数的比值叫做频率. 4.该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横轴表示 ,纵轴表 示 . 探究新知 5~10 两个端点之间 个数 频数 全年月平均用电量 频数 为了倡导节约能源,自2012年7月起,我国对居民用电采用阶梯电价.为了使大多数家庭不增加电费支出,事前就需要了解居民全年月平均用电量的分布情况,制定一个合理的方案. 探究新知 随机调查了某城市50户居民的月平均用电量(单位:千瓦时),数据如下: 155 198 175 158 124 154 148 158 169 120 190 133 160 215 172 126 145 130 131 118 108 157 145 165 122 106 165 150 136 144 140 159 110 134 170 168 162 170 205 186 182 156 138 187 100 142 168 218 175 146 探究新知 全年月平均用电量/千瓦时 画“正”字计数 频数 频率 100≤x<120 120≤x<140 140≤x<160 160≤x<180 180≤x<200 200≤x<220 合计 一共有50户 面对的数据较多较杂时,可将数据进行分组整理. 5 10 15 5 12 10% 30% 10% 24% 3 50 6% 100% 正 正正 正正正 正正 正 20% 探究新知 我们是如何整理出这个统计表的呢? 学生活动二 【一起探究】 在上面的数据中,最小值是100,最大值是218,它们的差是118,说明月平均用电量的变化范围是118千瓦时. 155 198 175 158 124 154 148 158 169 120 190 133 160 215 172 126 145 130 131 118 108 157 145 165 122 106 165 150 136 144 140 159 110 134 170 168 162 170 205 186 182 156 138 187 100 142 168 218 175 146 第一步:计算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 探究新知 二、决定组距和组数 所以确定组距为20(组距是相对较整的数),进行如下分组:100≤x<120,120≤x<140…200≤x<220. 把所有数据分成若干组,每个小组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称为组距. 分组的组数没有固定的标准,数据个数在100以内时,一般分为5~10组.数据个数越多,分组的个数也应该多一些,采用等距分组,分为6组较合适. 因为218-100=118,118÷6≈19.7. 探究新知 全年月平均用电量/千瓦时 画“正”字计数 频数 频率 100≤x<120 120≤x<140 140≤x<160 160≤x<180 180≤x<200 200≤x<220 合计 5 10 15 5 12 10% 30% 10% 24% 3 50 6% 100% 正 正正 正正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