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二十二章 四边形 22.5 菱形 第1课时 菱形的性质 1.经历平行四边形的变化过程,观察菱形的本质属性,培养数学抽象能力. 2.经历探索菱形性质的过程,掌握菱形的性质定理,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学习重点:菱形的定义及性质. 学习难点:菱形性质定理的应用. 思考: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区别与联系?矩形的性质有哪些?矩形的性质与判定有什么联系?思考还有没有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从哪方面入手研究? 观察下列图片中抽象出来的图形,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平行四边形 有一组 邻边相等 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菱形 学生活动一 【一起探究】 将一张菱形纸片ABCD按如图方法折叠后,再展开,思考下列问题: 思考:矩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有几条对称轴? 菱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对称轴是对角线所在直线. 思考:菱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对称中心在哪里? 菱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对角线交点. 思考: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菱形具有吗?为什么?菱形还有它特殊的性质吗?从哪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可以从边、角、对角线 三个方面来考虑 学生活动二 【探究性质】 猜想: 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思考:观察图形,菱形的边、角、对角线有哪些特殊的性质呢? 已知:如下图,菱形ABCD中,AB=AD; 求证:(1)AB=BC=CD=DA, (2)AC⊥BD,(3)∠BAO=∠DAO=∠BCO=∠DCO, ∠ABO=∠CBO=∠ADO=∠CDO. (1)证明:∵四边形ABCD是菱形, ∴AB=CD,AD=BC. ∵AB=AD, ∴AB=BC=CD=DA. (2)∵四边形ABCD是菱形, ∴AO=CO,BO=DO. ∵AB=AD, ∴AC⊥BD. (3)∵四边形ABCD是菱形, ∴AO=CO,BO=DO,∠DAB=∠DCB,∠ADC=∠ABC. ∵AB=BC=CD=AD, ∴∠BAO=∠DAO=∠BCO=∠DCO , ∠ABO=∠CBO=∠ADO=∠CDO. 你能用三种语言表达菱形的性质吗? 2.图形语言: 1.文字语言: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3.符号语言:∵四边形ABCD是菱形, ∴AB=BC=CD=DA.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四边形ABCD是菱形, ∴AC⊥BD, ∠BAO=∠DAO,∠BCO=∠DCO , ∠ABO=∠CBO,∠ADO =∠CDO. 例1.如图,菱形ABCD 的周长为16 cm,∠ABC=120°.求对角线BD 和AC 的长. ∵四边形ABCD是菱形 AB+BC+CD+AD= 16 cm, ∴AB=BC=CD=AD=4(cm). ∵BD 平分∠ABC,∠ABC= 120°, ∴∠ABD=60°.∴△ABD 是等边三角形. ∴BD=AB=4 cm. 在Rt△AOB 中,OB=2 cm, AO==2 学生活动三 【应用性质】 拓展:如图,菱形ABCD 的周长为16 cm,∠ABC= 120°.求菱形的面积 ∵四边形ABCD是菱形, ∴AC⊥BD,AO=CO,BO=DO,AB=BC=CD=AD. ∴△ABO≌△ADO≌△CBO≌△CDO. 由上题可知:OB=2 ,OA=2 ∴S△ABO =2 ×2× =2 . ∴S菱形ABCD=2 ×4=8 . 归 纳 菱形的面积公式: (1)底×高 (2)对角线乘积的一半 例.菱形OABC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AOC=45°,OC =,求点B 的坐标. 1.如图,在菱形ABCD 中,AB=4,∠B=60°,AE⊥BC,AF⊥CD,垂足分别为E,F,连接EF,则△AEF 的面积是( ) A.4 B.3 C.2 D. 2.如图所示,菱形ABCD 中,∠B=60°,AB=2,E,F 分别是BC,CD 的中点,连接AE,EF,AF,则△AEF 的周长为( ) A.2 B.3 C.4 D.3 3.如图,菱形ABCD 的对角线AC,BD 相交于点O,且AC=6 cm,BD=8 cm,AE⊥BC,垂足为E.求AE 的长. 1.在探寻菱形的定义及性质时,你经历了怎样的研究过程?这个过程中用到了哪些数学方法?积累了哪些活动经验? 2.请预测菱形后续还会研究哪些内容?怎样研究? 1.菱形具有而平行四边形不具有的性质是( ) A.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B.两组对角分别相等 C.对角线互相平行 D.对角线互相垂直 2.若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