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382588

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件(共50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0次 大小:435694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件,50张,PPT,统编,高中
  • cover
(课件网) 【单元导读】 本单元选取了《论语》《孟子》《庄子》中的经典篇章,以及《左传》《史记》的精彩片段。学习本单元,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整体把握经典选篇的思想内涵,认识其文化价值,思考其现代意义。初步了解儒家、道家思想的特征,体会相关篇章论事说理的技巧和不同的表达风格。阅读史传文,要关注其叙事曲折有序、写人生动传神的特点,尝试理性评价历史叙述中体现的思想、观念,认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文本解读】 《论语》是语录体儒家著作,言简意赅。本文记录了孔子和弟子的谈话,学习要理解四位弟子的人生志向,思考孔子为什么对他们的说法表现出不同的态度。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第一单元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流派众多的诸子学说,浩如烟海的古代史籍,都是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深刻体悟前人的智慧,才能更好地把握当下与未来。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篇关于古人治国哲学的文章--《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在文章中去体会古人思想碰撞出来的绚丽火花。 导入 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熟悉论语的语言表达习惯,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理解体会孔子通过个人言行去分辨个人性格特点的思维方式,以及由此推及其政治才能的做法。 3.了解《论语》的相关常识,了解孔子的思想内涵和特点。 4.了解孔子的教育观和人格魅力以及古人的政治思想和行为规范。 活动目标 第一课时 【活动目标】 1、了解《论语》的相关常识,了解孔子的思想内涵和特点。 2、能掌握并积累文章第一部分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他的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先世为宋国贵族。年青时贫贱,勤奋好学,多才多艺。五十岁时担任过鲁国司寇,代理相事,弃官后,在动乱的春秋时期,为实现他辅国治邦安天下的抱负,带着自己的弟子,拉着几大车书籍周游列国,推行自己的政治思想。晚年致力于教育、设坛授学,广收门徒,相传先后有弟子三千人,其中著名的有七十二人。整理《诗》、《书》、删修《春秋》,使之成为中国第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现存《论语》一书,记有孔子的谈话及其与门人的问答,成为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 了解孔子 ①仁治 “仁治”是孔子“四治”思想的核心。在《论语》一书中讲到“仁”有104处,君子107处。人与仁的概念,使用频率是相当高的。孔子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意思是说所谓仁,就是人,亲爱亲人是最大的仁。 ②德治 就是主张用“德治爱民”的思想治理国家。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意思是奉行德政者,人民就像群星环绕北极星那样,心悦诚服的接受统治。 孔子的“德治”思想:一是要求统治者必须减轻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削减苛捐杂税,使人民得到宽和惠。二是注重犯罪的经济原因,认为盗窃的发生在于统治者的贪得无厌,百姓得不到好处而为,主张富民、裕民,先富后教,反对“不教而杀”。 了解孔子的思想 ③礼治 就是主张用“礼”的方式治理国家。孔子认为立身治国非有礼不可,孔子说“为国以礼,治国不以礼,犹无耜而耕也”,意思是礼是治理国家的法则,就像秤、绳墨、规矩一样的重要;不以“礼”治国就如没有耜(古代的农具,用于锄地)而要耕地一样。 ④人治 在治国的问题上,孔子很重视统治者个人以身作则的表率作用,提出为政在人。孔子认为,在“礼治”下,各级贵族都有相对独立的统治权,个人的作用比较突出;而要实行“德治”,又必须以有德者能居高位为前提,否则便不能发挥道德感化的效果。因此,孔子特别强调统治者以身作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