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染色体变异会导致性状变化 练习 一、单选题 1.某二倍体雌雄同花植物,自然状态下开花后传粉。该植株雄蕊的发育受一对等位基因(M、m)控制,mm使植株表现为雄性不育。为在开花前获取雄性不育株,科研工作者以基因型为Mm的植株为材料,将一花瓣色素合成基因R导入M或m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上(没有R基因则表现为白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选用雄性不育株进行杂交实验的优点是无需进行去雄 B.基因型为Mm的个体连续隔离自交两代,则F2所得植株中,雄性可育株与雄性不可育株的比例为5:1 C.让该转基因植株自交,若子代中雄性不育株全为白花,则说明M与R在同一染色体上 D.若m与R在同一染色体上,将该转基因植株与雄性不育植株等比例间行种植,则子代中雄性可育白花植株占1/2 2.某种牵牛花花色的遗传受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纯合红色牵牛花和纯合紫色牵牛花杂交,F1全是粉红色牵牛花。让F1粉红色牵牛花自交,F2中出现红色、粉红色和紫色三种类型的牵牛花,比例为1:2:1。若取F2中的粉红色牵牛花和紫色牵牛花分别自交,则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接近于( ) A.红色:粉红色:紫色=1:2:1 B.红色:粉红色:紫色=1:4:1 C.紫色:粉红色:红色=3:2:1 D.紫色:粉红色:红色=4:4:1 3.某自花传粉植物的花色有红色和白色两种类型,由等位基因A、a控制,当二者中的某基因纯合时受精卵不能正常发育。已知自然状态下红花植株自交,F1既有红花植株又有白花植株,且比例约为2:1。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红花植株可产生两种数目相等的具有受精能力的雄配子 B.自然状态下的红花植株的后代只有两种基因型 C.自然状态下该植物群体中红花植株的比例逐渐增大 D.若F1自由交配,则F2中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的比例为1:1 4.下列与遗传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稻的糯性与非糯性、果蝇正常翅与残翅是相对性状 B.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可以解释一切生物的遗传现象 C.纯合子的自交后代中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中不会出现纯合子 D.表现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一定相同 二、非选择题 5.玉米是一种二倍体雌雄同株的植物,也是一种同株异花的植物,雄蕊的成熟会稍微早于雌蕊,所以大多数都是异株传粉作物,可作为研究遗传规律的实验材料。玉米籽粒的黄色对白色为显性,受等位基因A、a的控制。回答下列问题。 (1)等位基因产生的原因是 ,等位基因的根本区别在于 。 (2)二倍体是指 的生物个体。 (3)现有一些黄色的玉米籽粒和一些白色的玉米籽粒,若要用这两种玉米籽粒为材料验证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写出两种验证思路和预期结果。 6.下图是以二倍体水稻(2N=24)为亲本的几种不同育种方法示意图,回答问题: (1)A→D表示的育种方法称为杂交育种,其原理是 ,产生这种可遗传变异的途径有两条,分别是① ,② (不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 (2)A→C育种途径中,常采用 方法和 方法来获取纯合子。单倍体是指 。 (3)G为 育种,育种过程中获得的新性状一般不能稳定遗传,原因是 。 (4)如果要培育一个能够稳定遗传的隐性性状个体,则最简便的育种方法是 (用图中字母表示)。 (5)若亲本的基因型有以下四种类型,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两对相对性状,两亲本相互杂交,后代表现型为3∶1的杂交组合是 。 参考答案: 1.D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分析题意可知,mm植株为雄性不育。以Mm植株为材料,导入花瓣色素合成基因R。若R基因导入M所在的染色体上,则M_个体表现为有色,mm表现为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