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454429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七下9.1.1_《血液(第一课时)》课件+教案+素材

日期:2024-05-03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1次 大小:20071537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北师大,初中,生物,七下,9.1.1,血液(第一课时)
    9.1血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 教材分析 本节是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9章第1节,是帮助学生形成“血液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和血液,其功能是运输氧气、二氧化碳、营养物质、废物和激素等物质”这一重要概念的重要章节。血液是人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掌握血液的组成与功能是理解人体内物质运输过程的基础。 2、 学生分析 虽然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血液,并且对血液有一些直观认知,但并不清楚血液的组成成分,也不能准确说出各成分的功能。本节课要让学生通过两个观察实验,认识血液的组成及红细胞的功能,并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课程标准分析 1、《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重要概念是 5.2 人体通过循环系统进行体内物质运输。 本节课构建的重要概念是“5.2.1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涉及1条次位概念以及支撑这条次位概念理解的事实性知识,具体如下: A. 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 A1.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 A2.红细胞有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2、教学目标 (1)生命观念:说出血液的组成成分。 (2)科学思维:区分红细胞和白细胞,说出红细胞如何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3)责任态度:说出红细胞、白细胞的功能,解读血常规化验单,分析病情并给出治疗建议。 3、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血液的组成成分及红细胞、白细胞的功能。 (2)教学难点:红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四、设计思路 本节教学,通过实验观察帮助学生建构重要概念。首先,运用学生对血液的日常观察导入,提出问题激发学习热情。接着,教师有目的、有步骤地引导学生由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地观察血液分层现象和人血涂片,从而让学生直观认识血液的组成成分,血细胞的数量、形态及大小。同时,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作出假设,再运用实验手段验证假设,使学生体验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实验探究能力。 本课时以 “血液是红色粘稠的液体”作为教学主线,在导入部分提问“血液为什么是红色的”,通过观察人血涂片学生能解释“血液中有大量的红细胞,所以血液呈现红色”。教师进一步提问“为什么红细胞是红色”,从而提出血红蛋白,进而建构红细胞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这一概念。最后,学生能够解读血常规化验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加强知识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教学准备 (1)分层鸡血、人血永久涂片、显微镜、红细胞模型、手电筒、手机。 (2)教学课件、学生学案。 六、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如表所示。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新课导入 也许同学们感觉不到,在你的身体里有一条条繁忙的运输线,它们将来自消化道的营养物质、来自肺部的氧气,迅速运往你身体的每一个细胞,同时将细胞生活中产生的废物及时运走。这些运输线就是遍布全身的大大小小的血管,血管里流动着血液。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导入】小王同学最近生病了,去医院抽血检查,但化验单上各种医学术语、数字、上上下下的箭头……看完一脸懵,这些指标都说明了什么问题呢?体检报告应该怎么看【过渡】血液为什么是红色的?血液的组成成分及功能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人体中的物质运输———血液。 学生思考。 利用学生对血液的直观认知激发好奇,激起学生学习探索渴望。 血液的组成 血液的组成【活动一:观察血液的组成】为了弄清血液是由什么组成的,需要运用了一定的实验手段。向血液中添加抗凝血剂柠檬酸钠,混合均匀再静置一段时间,血液就出现了分层现象。(展示血液分层的图片)【观看视频】观察血液的组成【提问】离心或静置一段时间后血液分成了几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分层现象 【总结】正如同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