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Πλατ ν 文/孙犁 提起战争,同学们脑海中会浮现怎样的画面?想到了哪些词语? 情景导入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孙犁的《荷花淀》,感受不一样的战争场面,感受战争中的诗意美和人情美。 学习目标 3.学习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奋起抗日的爱国热情与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领略小说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美和人物形象的人情美,体会小说诗化的特点。 1.学习通过人物对话、景物烘托、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分析水生嫂等妇女的形象。 作者简介 政论文 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现代著名作家,“孙犁”是于1938年开始使用的笔名。“七七事变”前夕,曾在白洋淀当过小学教师。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在晋察冀根据地从事革命文化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天津日报社工作,并坚持写作。 20世纪50年代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三集)、中篇小说《铁木前传》、小说与散文集《白洋淀纪事》(1958)。 他的小说大多取材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革命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的生活情景,小说虽以现实主义为根基,却不正面描写战争场面,而是通过日常生活的侧面以及武戏文唱的技艺,写人的命运、心灵以及故乡白洋淀的风光美和人情美,特别擅长描写农村的青年女性。 细腻婉约的文笔,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清新、隽永的抒情诗风格,使孙犁的作品具有“诗化小说”的特征。在艺术上受他的影响而形成的具有相似风格的“荷花淀派”创作,即以其短篇小说代表作《荷花淀》而得名。 孙犁 1913-2002 荷花淀派 又称“白洋淀派” 《荷花淀》发表后,其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结合在文学艺术界影响很大,影响了众多作家,他们都努力探索其写作技巧,并在艺术实践中体现其风格,便形成了“白洋淀派”。他们的作品,一般都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精神,情节生动,语言逼真,心理刻画细腻,抒情味浓,富有诗情画意,有“诗体小说”之称。 ▲韩映山 ▲刘绍棠 政论文 孙犁1936年到了白洋淀附近的安新县同口小学教书。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或是清晨或是黄昏,他经常到白洋淀边散步,慢慢地,他熟悉了这一带的风土人情,熟悉了这里人民的劳动和生活。 七七卢沟桥事变后不久,国民党放弃这一带土地,仓皇南逃,当地人民遭到了日本帝国主义铁蹄的蹂躏,在共产党和八路军的领导下,白洋淀人民积极投入了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该地军民利用白洋淀的河湖港汊,同侵略军进行顽强斗争。各个村庄的青年农民都自愿地奔赴抗日前线。至于那些青年妇女所表现出的识大体、顾大局,乐观向上、无私奉献的精神,更使他由衷敬佩。基于这种心理,他在延安窑洞里的一盏油灯下,用草纸和自制的墨水写成了《荷花淀》这篇著名的小说,1945年发表于延安《解放日报》。 创作背景 预习检测-字音 吮吸 泅水 凫水 虾篓 噘嘴 吆喝 菱角 浸透 莲藕 惦记 shǔn fú juē líng ǒu qiú lǒu yāo jìn diàn 开端 发展 高潮、结局 夫妻话别(1-31) 探望遇险(32-61) 助夫杀敌(62-85) 月夜编席 夫妻话别 送夫参军 马庄探夫 扑空归来 淀上遇险 伏击歼敌 意外相见 迅速成长 明线:水生嫂为代表的青年妇女的活动。 暗线:地区队伍反抗日军侵略的行动。 课文已空行标明小说三部分,请你按时间顺序,用几个小标题来梳理概括出每部分的故事情节。 任务一:理清情节 明线索 课文中有两条线索,一条明线,一条暗线,请结合全文分别概括: “看到真善美的极致,我写了一些作品。”(孙犁) “《荷花淀》是战争小说的一曲纯美的绝唱。它的艺术重心在于创造一种独特的美的意味。”(郝宇民) 政论文 说说这种“独特的美的意味”体现在哪些方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