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题: 酸碱中和滴定 课时 1 授课班级 教 材 分 析 本节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第一节教学内容。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以上一章化学平衡理论为基础,进一步探讨酸、碱、盐在水中的离子反应,内容比较丰富,理论与实际、知识与技能兼而有之。在这一章,学生们将通过分析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和沉淀的溶解平衡的过程,体会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了解pH的应用、盐类水解的应用、沉淀反应的应用,体会相关知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还要掌握酸碱中和滴定实验,这是一项重要的实验操作技能。从具体知识结构来说,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是研究电解质在溶液中发生各种变化的理论基础,而电离理论又是化学平衡和溶解平衡的纽带,因此作为开篇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对后续章节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章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的课标要求主要是认识电解质的强弱和能用化学平衡理论描述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本节理论性较强,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节,掌握方法是学好本节知识的关键。在具体的学习中,注意和高中必修内容的衔接,增强知识的逻辑性,以化学平衡理论为指导,引出一系列新知识点,同时通过实验加强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学习,加强能力和技能培养。 本课时的酸碱中和滴定是在学习了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后的一个定量实验,也是教材中的三个定量实验之一,本课时综合了物质的量浓度、pH的计算,酸碱指示剂变色范围及应用,滴定实验的有关知识及应用等。不仅在于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能够深化学生对事物变化中量的关系的认识,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教学内容设置是以定性实验为基础,利用专用仪器和化学反应计量关系来认识客观世界。课堂教学设计将实验原理、操作原理和仪器原理进行整合,使学生形成实验过程和思维。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寻找到需要测定的量,在将目标量转化为可测量的过程中,形成实验原理,围绕实验原理选择设计出测定这些量的操作和仪器,而操作原理和仪器原理通过相互修正来共同实现实验原理。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讨论交流、实验探究,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熟记酸碱中和滴定的主要仪器的名称及用途。 2.通过演示实验过程中的现象观察、原理分析、问题探究、对应训练,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实验操作、计算方法和误差分析。 3.通过中和反应实质、中和滴定原理的分析,体会化学反应在工农业、科研中的应用。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 通过中和反应实质、中和滴定原理的分析及酸碱中和滴定的实验设计,体验利用中和反应原理来设计化学定量测定实验学科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到中和滴定方法等相互之间的联系的分析,理解化学反应在工农业、科研中的应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专用仪器的选择和使用,体验定量实验中精确度对仪器以及操作的要求,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中和滴定的原理及实验设计 教学难点 酸碱中和滴定相关计算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内容 教学方法 【引入】现在有一瓶没有标签的氢氧化钠溶液,我们不知道它的浓度,有没有办法知道它的浓度呢?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可以通过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来测定它的浓度,这种方法我们称为酸碱中和滴定,今天我们就学习这种测定方法。 【板书】活动一、酸碱中和滴定 【思考】室温下,将pH=12的NaOH溶液分别与等体积的下列酸溶液混合,判断其酸碱性,计算pH,填写下表: 酸溶液混合溶液的酸碱性pHpH=2的盐酸0.015 mol·L-1的硫酸0.004 mol·L-1的硫酸 【投影交流】 酸溶液混合溶液的酸碱性pHpH=2的盐酸中性70.015 mol·L-1的硫酸酸性20.004 mol·L-1的硫酸碱性11 【讨论1】(1)阅读教材P47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