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575989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课件(共21张PPT)--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日期:2024-11-0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7次 大小:4103329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纲要,历史,中外,必修,2019,统编
  • cover
(课件网)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目录 三教合归儒 文学艺术 中外文化交流 科技成就 经济:南方相对稳定,江南经济发展。北方经济相对凋敝。士族门阀的庄园经济发展。 社会生活:多数时候百姓流离失所,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政治:从东汉后期到南北朝时期,除了西晋短暂统一外,其余时间基本上处于战乱中,政权更迭频繁。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状况如何? 民族关系:少数民族和汉族混居、学习、交融 (1)自西汉武帝以来就居正统的儒学地位受到挑战 思想-寻求精神慰藉 董仲舒汉代儒学 君权神授 大一统 三纲五常 不 适 应 弑君篡权 政权频更 国家分裂 战乱不断 社会动荡 道德沦丧 新儒学:君权神授 天人合一 三纲五常 思想-寻求精神慰藉 (2)佛道盛行 道教是关于生命的宗教,希望人活着就能过上神仙般的日子 佛教是心灵的宗教,关注灵魂的安顿和寄托 材料:道教所关心的,是社稷荣衰、战争胜负、命运穷达、人生贫富、寿命长短、前途吉凶、祛病消灾等社会现实问题。佛教与人们欲求脱离苦海的愿望产生共鸣,僧人们还吸取道家的道术,关心人们的现世利益。 佛教道教发展过程 东汉末年 道教兴起 魏晋 南北朝 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主张“贵儒”和“尊道” 唐朝 三教并行,道教受到尊崇 东汉末年 佛教传入(汉明帝派使臣前往西域求佛法,修建白马寺) 魏晋南北朝 佛教盛行,也吸收儒道思想,渐趋本土化 唐朝 佛教有很大发展,形成不同宗派,禅宗后世影响最大 比来慕法,家家斋戒,不务农桑,空谈彼岸。(武帝大兴佛教,郭祖深上书条陈)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可胜言。道人又有白徒,尼则皆畜养女,皆不贯人籍,天下户口,几亡其半。而僧尼多非法,养女皆服罗纨,其蠹俗伤法,抑由于此。 广修寺庙,耗费钱财;不事生产,佛门成为避税敛财之地,损害政府利益;寺庙奢侈,僧侣不检 统治者灭佛:三武一宗(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后周世宗) 民间灭佛:代表人物范缜,著有《神灭论》 影响:佛教文化遭受损失,但佛教的发展并未从根本上受到遏制 回忆整理 春秋: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战国:孟子人荀子发展儒家思想,成为蔚然大宗。 秦朝:焚书坑儒,儒学遭受重创。 西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确立正统地位,呈现繁盛之势。 魏晋南北朝:吸收佛道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 唐朝:奉行三教并行政策。 儒道佛发展 时间 儒学 道教 佛教 汉朝 汉武帝时确立正统地位 东汉末兴起 (本土) 两汉之际传入 魏晋 南北朝 吸收佛道精神,有新发展 民间广为传播, “贵道”和“尊儒” 吸收儒道思想,渐趋本土化 隋朝 提出儒道佛“三教合一”,以儒为主 唐朝 三教并行,韩愈提出复兴儒学 道教受到尊崇 武则天时很大发展,禅宗影响最大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 张骞通西域,至唐代时中西交流有了较大规模,中国科技传到了西方,对阿拉伯帝国(当时西方科技最发达的地方)科技的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在阿拉伯的数学、医学、炼丹、天文学著作中,清楚地显示出受了中国的影响,但是反过来,中国科技吸收外来的的东西要少得多。例如,据阿拉伯史籍可知,盖伦的著作由一位中国医生带回中国,可在中国史籍中根本没有盖伦著作传人的影子,可见它在中国根本没有引起注意和发挥影响。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在重农抑商思想主导下,中国古代科技主要服务于小农经济的发展需要; 中国古代科技偏重实用,忽视理论研究; 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实验创新; 中国古代科技对外影响巨大,但对外来的东西吸收得少 中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