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 溶液的浓度 课时练习 一、多选题 1.根据图示实验和溶解度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KNO3 13.3 31.6 63.9 110 169 A.若a是NaCl,则③中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B.若a是NaCl,则④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27.2% C.若a是KNO3,则③到④溶液由不饱和转化为饱和 D.实验证明溶液是否饱和与温度、溶质的量和溶剂种类有关 2.下列四个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向灼热的氧化铜中通入一氧化碳气体 B. 向含有少量氯化铝的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镁粉至过量 C. 向相同浓度和体积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镁粉和铁粉 D. 在,将饱和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至有白色晶体析出 3.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乙>丙 B.t2℃时,将20g丙物质放入50g水中,得到65g溶液 C.t3℃时,分别用等质量的甲、乙、丙固体配成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大小关系是乙>甲>丙 D.将t2℃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乙>丙>甲 4.下列四个图像分别表示化学兴趣小组活动 中的数据及处理情况,其中不正确的是 A. 将一定质量的铜粉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B. 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片 C. 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硝酸钠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钠固体,充分搅拌 D. 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5.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t1℃时,将质量都为2.6g的甲、乙粉末分别放入10g水中,充分溶解后,将温度同时升高到t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得到甲、乙的不饱和溶液 B.t2℃时,得到甲的不饱和溶液、乙的饱和溶液 C.升温到t2℃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D.升温到t2℃时,乙溶液中会析出0.96g的乙 二、选择题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50mL30%的浓盐酸中加入50mL 水稀释成15%的盐酸 B.用水可以区分氢氧化钠和硝酸铵 C.实验室可以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氧气 D.构成二氧化碳气体的微粒和构成干冰的微粒不同 7.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 B.t1 ℃时,可以制得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丙溶液 C.t2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0 ℃,析出甲的质量比析出乙的质量大 D.t1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到t2 ℃时,溶质质量分数为甲>乙>丙 8.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液体 B.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 C.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D.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形成溶液时仅发生扩散吸热的过程 9.实验室用氯化钠固体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称量时托盘天平指针偏左,应移动游码至天平平衡 B.所需氯化钠固体应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进行称量 C.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其他操作都正确),则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5% D.把配制好的溶液倒入刚用蒸馏水润洗过的试剂瓶中,并贴上标签 10.对“20%的蔗糖溶液”的含义解释错误的是( ) A.100g水中溶解了20g蔗糖 B.100g蔗糖溶液中溶解了20 g蔗糖 C.溶液中的溶质是蔗糖,溶剂是水 D.从20%的蔗糖溶液中取出一滴,这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仍是20% 11.实验室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操作顺序为④②①⑤③ B.选用50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 C.②中若天平指针左偏,应向右盘继续加砝码至天平平衡 D.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12.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增大而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