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718047

三*《画里阴晴》课件(高教版2023)(共29张PPT)

日期:2025-05-13 科目:语文 类型:课件 查看:39次 大小:1496276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画里阴晴,课件,高教,2023,29张,PPT
  • cover
(课件网) 画里阴晴 吴冠中 【教学目的】 1、接受艺术信息,感受艺术之美。 2、学习借鉴作者的艺术观点———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借鉴外国文化。 【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论述的中心:艺术贵在创新。 2、学习本文起、承、转、合的独特行文结构;了解作者如何自然地引入话题,最后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 3、把握文章中运用的比喻、引用、衬托等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 1、理解作者是如何在画作中体现它的创新思想的。 2、将创新理念迁移至学习生活中来。 【教学方法】活动法、体验感悟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一个人对天气的感受往往是因人而异的,有人喜欢阳光明媚的晴天,有人喜欢烟雨濛濛的雨天。不知道在坐的各位同学对天气的阴晴有什么样的感受,大家一起来谈谈,说说你为什么喜欢晴天,为什么喜欢雨天。 谈论,发言。 看来大家对阴晴都有自己的见解。下面我们来看看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他对阴晴有什么样的感受。 (小黑板展示课文标题) 二、作者简介 吴冠中(1919年月29日~2010年6月25日),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 学贯中西的艺术大师,几十年来,他一直探索着将中西绘画艺术结合在一起。 最早画的作品多以江南水乡为题材,画面充满诗意,他特别重视点、线、面的结合与搭配。后期他的画风有所变化,在一批反映黄土高原的作品中多用粗线,自成一种意境。 三、初读课文 1、朗读课文,整体感受课文 朗读点我 2、字词积累 浓酣(   )陶醉(    )韵味(   ) 含蕴(   )妖柔(    )朦胧(    ) (1)给下列词语注音标调 nónɡhān táozuì yùnwèi hányùn yāoróu ménɡlónɡ (2)解释名词 印象派: 水墨画: 水彩画: 油 画: 印象派是19世纪下半叶法国画派之一,主张根据太阳光谱所呈现的七种色彩去反映自然界的瞬间印象。 纯用水墨不着彩色的国画叫水墨画 用水彩绘成的画叫水彩画 油画是西洋画的一种,用含油质的颜料在布或木板上绘成,能表现物体的真实感和丰富的色彩效果 (3)写出课文中涉及的诗句或典故的出处和作者。 1、斜风细雨不须归 2、鱼和熊掌 3、默看细雨湿桃花 张志和《渔歌子》 孟子《孟子·告子上》 潘天寿题画 四、分析第一二段 1、在第一段中找出描写宜兴春雨的句子。 “雨洗过……默看细雨湿桃花”在这里,引用了“默看细雨湿桃花”的诗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起笔,引起话题。 2、“默看细雨湿桃花”这句中哪个字最为关键?有什么作用? 湿。第一二段是通过“湿”这个词语衔接起来的,这样过度显得自然,紧凑。第一自然段说“湿”字透露了画家敏锐的审美触觉;第二段紧承上段,说“湿”渲染了山林村落,改变了大自然的色调。正因为“湿”使本不协调的红土和绿竹协调了起来。 作者不仅需要“湿”这一词所带来的意境,更需要由这一词来引出“画家的审美触觉”这一话题。可见这一句引用全文的起笔。也就是说“湿”在文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雨景 湿 阴雨天的意境 绘画艺术。 3、那么是不是所有人都能感觉到这“湿”带给人的这种美的享受呢? 不是。主人就因为下雨而感到遗憾。所以雨景在普通人的眼里和画家的眼里是不同的。在普通人的眼里,湿和雨景只是一种客观存在,但在画家的眼里就不一样,用课文的话来讲就是“衣服湿了,颜色变深,湿衣服穿在身上不舒服,但湿了的大自然却格外地有韵味。” 4、“衣服湿了,颜色变深,湿衣服穿在身上不舒服,但湿了的大自然景色却格外地有韵味”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这句话采用了衬托的手法,突出了雨后大自然的美好怡人。对比是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照,衬托中的反面衬托也是把两种相反相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