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768517

17《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 分层作业(含解析)

日期:2025-05-25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试卷 查看:44次 大小:8645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分层,作业,解析
  • cover
第17课 《 记金华的双龙洞》 分层作业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作者是叶圣陶先生,本文是一篇游记,是按游览顺序写的。 B.本文按游览顺序记叙,文中多次描述了作者行踪的变化,因此游览路线是课文的线索之一;在不同地点,作者都写到了泉水,所以,泉水流经的路线是课文的另一条线索。 C.“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写出了外洞宽敞的特点。 D.“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这句话描写了“我”过孔隙时的感受,突出了孔隙窄小的特点。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原来”和“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中“原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走过大桥,不远处原来是一家小型化工厂,现在成了街心公园,那里树木成林,鲜花盛开,是市民休息的好地方。 B.你看到台上那个纵情舞蹈的小姑娘了吗?原来她可是连跟陌生人讲一句话都脸红呢。 C.天很黑,又下着雨,学校门卫室内一个小姑娘正在认真阅读,原来他就是门卫大爷的孙女,一个品 D.他原来是我们的老师,现在退休了,成了社区里的义务辅导员。 3.下列关于课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作者是叶圣陶先生,本文是一篇游记,是按游览顺序写的。 B.本文按游览顺序记叙,文中多次描述了作者行踪的变化,因此游览路线是课文的线索之一;在不同地点,作者都写到了泉水,所以,泉水流经的路线是课文的另一条线索。 C.“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写出了外洞宽敞的特点。 D.“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这句话描写了“我”过孔隙时的心理感受,突出了孔隙窄小的特点。 二、填空题 4.读课文,完成填空。 (1)本文的作者是   。作者游览的地点是   ,时间是   。游览的顺序依次是   、   、   ,   ,最后    (2)作者介绍游览外洞的情景,先描写了   ,特点是   ;再写了   ,特点是   ;然后写了   特点是   。 (3)“孔隙”的特点是   。表现在 ①小得只能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   ; ②船的进出方式是:   ; ③乘船必须   ; ④通过孔隙时的感受是   。 (4)内洞的特点是   、   、   。重点写了   的特点。 5.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解释。(填序号) 端:①端正;②样子多;③事情的开始;④平举。 (1)天上的云一会儿像这个一会儿又像那个,真是变化多端。    (2)这个小姑娘端着一碗水。    (3)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前提。    (4)一个人品行不端是不能成就大事的。    6.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1)   花朵还是叶子,   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2)   说是空隙,可   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 (3)   不比作什么,   很值得欣赏。 (4)   我就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要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倒也不容易。 三、课内阅读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