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777466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同步练习(含答案)

日期:2024-07-0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5次 大小:6129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3-2024,课外古诗词诵读,答案,练习,同步,学年
    《课外古诗词诵读》同步练习 (满分:80分,时间:45分钟) 一、古诗默写(12分) 1._____,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答案】独坐幽篁里 2.谁家玉笛暗飞声,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答案】散入春风满洛城 3._____,双袖龙钟泪不干。(岑参《逢入京使》)【答案】故园东望路漫漫 4._____,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答案】草树知春不久归 5.《竹里馆》中描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的诗是:_____,_____。【答案】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6.思乡之情是人之常情,也是诗歌中常见的情感。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用“_____,_____。”两句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乡之情。【答案】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7.岑参在《逢入京使》以平实的诗句“_____,_____。”抒写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答案】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8.《晚春》描写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来表现对春天的珍惜之情的诗句:_____,_____。【答案】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二、课内古诗赏析(29分) (一)阅读王维的《竹里馆》,完成下列题目。(9分)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苏轼的“诗中有画”,说的是王维的诗歌特点。“幽篁”“深林”“明月”是画中景,“独坐”“弹琴”“长啸”是画中人。 B.“明月来相照”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有了月亮的陪伴更突显孤独感。 C.魏晋名士称吹口哨为啸。“弹琴复长啸”中的长啸意思是吟咏、歌唱。 D.诗歌写安静很特别。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如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匠心独运的大手笔。 【答案】B;【解析】B.有误,“明月来相照”意为: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诗人因此并不感到孤独;故选B。 2.苏东坡评价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该诗所展现的画面。(3分) _____【答案】(示例)月夜,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声长啸。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月光,透过茂密的竹林照进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3.有人评价这首诗具有“以声写静,以动衬静”的艺术特色,你赞同这个观点吗?请简述理由。(4分) _____【答案】赞同。①诗人在写月夜幽林的同时,又写“弹琴”“长啸”,这是以声响衬托出静境,即“以声写静”;②以动态的景物“弹琴”“长啸”来渲染,反衬静态的景象,烘托出一种更宁静的环境,即“以动衬静”。 (二)阅读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完成下列题目。(9分) 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有同学将“散”理解为“驱散、打散”,请你说明这种理解不对的理由。(3分) _____【答案】“散”字让笛声有了可视可触的形象,使笛声随着春风悄悄地在洛城的夜空飘荡而无所不在。所以在这里“散”应该理解为“飘散、飞散”。 2.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的“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3分) _____【答案】“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折柳”二字一语双关,既指曲名《折扬柳》,也暗指诗人的客愁乡思,为全诗点睛之笔。 3.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试赏析诗中“暗”或“满”字的妙处。(3分) _____【答案】示例一:“暗”字,有隐隐约约、断断续续的意思,曲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城的每一个角落(l分),体现出诗人感触之深,思乡之切。示例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