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784473

第二单元 梨园风采——夫妻双双把家还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下册

日期:2025-09-19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3次 大小:1789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第二,2023,音乐,九年级,人教,学年
  • cover
第二单元 梨园风采 --夫妻双双把家还 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夫妻双双把家还》是一首安徽地方戏曲黄梅戏《天仙配》当中的经典唱段,旋律委婉动听,唱词以上下两个七字句为基本单位,句式简洁工整,表现了董永与七仙女冲破重重阻碍获得自由,夫妇双双把家还的喜悦心情。节奏工整,曲调朴实,字少腔多,并且巧妙地运用了前倚音、波音等装饰音,基本格式为男女对唱一人一句,相互对应,结尾采用男女二重唱的形式,两个声部之间运用自由模仿形成对比,增加了音乐的色彩变化。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黄梅戏的相关知识,感受我国的戏曲艺术的魅力并能区别于京剧、豫剧等其他剧种。 【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学唱戏曲唱腔片段,熟悉黄梅戏唱腔的风格特点。 【知识与技能】 学会演唱《夫妻双双把家还》并能够初步了解、分辨各地方戏曲的种类及风格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和初步理解黄梅戏剧种的音乐风格特点及形式的原因。 【难点】学唱黄梅戏《夫妻双双把家还》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播放黄梅戏《天仙配》 师:《天仙配》是黄梅戏的优秀传统剧目,剧情描写了七仙女下凡并冲破重重阻力,与勤劳善良的董永结合的爱情故事。《夫妻双双把家还》是其中的一段男女声对唱,表现了董永与七仙女获得自由后,夫妻双双把家还的喜悦心情。 师:大家知道什么是黄梅戏吗? 黄梅戏是以安庆地区民间音乐为基调,用安庆方言演唱的地方戏曲艺术,是安徽省主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也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被誉为“中国最美乡村音乐”。黄梅戏曾用名小戏、采篮戏、采茶戏、花鼓戏、二高腔、黄梅调和皖剧,也曾被称为“怀腔”或“府调”。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唱一出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 (二)初听歌曲 1.创作背景 《夫妻双双把家还》是一首黄梅戏的经典曲目,是根据黄梅戏《天仙配》所创作的歌曲,此曲由陆洪非填词,时白林、王文治谱曲。故事讲述董永家贫,父亡,卖身傅员外为奴三年,得资葬父。玉帝七个女儿戏于鹊桥,窥视人间,最小的七仙女钟情于董永,只身下凡,与其结为夫妻。为将董永三年长工改为百日;七仙女邀众姐相助,一夜之间织成锦绢十匹,夫妻双双回转家门。此时玉帝得知七仙女下凡之事,震怒,令其即刻回宫,否则祸及董永。七仙女无奈,忍痛泣别,留下千古憾事。 黄梅戏简介 黄梅戏是安徽的地方戏,在安徽特别的流行。黄梅戏又叫“黄梅调”、也叫“采茶戏”,其实黄梅戏并不是起源于安徽,而是起源于湖北的黄梅县,后米在安徽安庆地区长期发展,用安庆地方方言演唱。 (三)学唱歌曲 师:接下来我们来欣赏《天仙配》中家喻户晓的一个唱段《夫妻双双把家还》,请同学们打着拍子随着音乐哼唱一下。 1.出示第一部分歌谱: 随琴唱歌谱--模唱旋律(提出要求:坐姿、口腔打开、声音位置、气息支持)--用普通话读词--随琴演唱(第一段歌词提示:字正腔圆)这样听起来咱们唱的像歌不像戏,因为黄梅戏在演唱时运用的是安庆方言,欣赏时请同学们侧耳倾听,找出方言。 2.再次欣赏 (1)听出方言的同学请举手(绿奴那鸟耕成能避) (2)刚才我们讲了,黄梅戏在演唱时用的是安庆方言,并且我们已经找出了安庆方言,老师把安庆方言用谐音字打到大屏幕上,我们试着来读一遍(读准方言、字正腔圆),唱一遍(两段歌词)同学们这样唱是不是比原来有地方特色啊! (3).播放视频,老师带领学生演唱,随时纠正咬字、韵味。(利用图形谱把握黄梅戏唱腔转细腻的韵味) 3.出示第二部分歌谱: (1)第二部分是两个声部,观看歌谱听老师分别唱一唱,说一说这两个声部有什么联系。(两个声部一个先唱另一个后唱,最后一句同时演唱共同结束) (a)先学唱最后一句:解决两个声部音高不同的问题 (b)分男女生逐句学唱:使学生听清楚第二声部从什么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