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830941

3-1《蜀道难》课件(共49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6次 大小:5228852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3-2024,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了解古体诗等常识。 2.感知情感基调,把握诗歌的行文脉络。 3.赏析想象、夸张等手法,品味浪漫主义风格。 4.理解诗歌内容及主旨,感受其韵律美。 学习目标 知人论世 走近作者 酒入豪肠 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寻李白》 余光中 走近作者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杜甫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自青年时,漫游全国各地。有“济苍生”、“安社稷”的大志。天宝九年,42岁的他在友人贺知章的推荐下,被玄宗皇帝招到朝廷为官。李白喜不自禁,道:“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李白(701年—762年)被后人誉为“诗仙” 走近作者 他以为自己可以大展宏图,实现政治抱负了,然而玄宗只是把他当做一个点缀升平的御用文人,再加上诗人一向傲岸不羁,被权贵排挤,为官一年多即被赶出长安。安史之乱发生,李白被牵累,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故。 走近作者 他以为自己可以大展宏图,实现政治抱负了,然而玄宗只是把他当做一个点缀升平的御用文人,再加上诗人一向傲岸不羁,被权贵排挤,为官一年多即被赶出长安。安史之乱发生,李白被牵累,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故。 走近作者 李白众体兼善,尤其擅长古风及绝句。他的诗歌具有强烈的 浪漫主义色彩 。诗风豪放,清新飘逸,气势磅礴。他的诗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他 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 的积极精神。 走近作者 写作背景 唐代蜀中商业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乐不思返,而没有认识到这一地区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发生叛乱的可能。 李白二十六岁时只身出蜀,四十二岁才被召入长安,供奉翰林,但并无实职。 写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是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李白初入长安之作。《蜀道难》是乐府古题,古辞都以蜀道险阻为内容,寓有功业难成之意。正是这一点,触动了李白初入长安追求功名未成的心事。当友人入蜀时,他便用这一古题写诗送别友人。诗中极力描绘入蜀道路的艰难险阻,表达对蜀中中军阀割据作乱和友人旅蜀安危的担忧,更借此抒发世道艰难,志士功业难成的悲愤。 解读题目 《蜀道难》:古乐府曲名,属《相和歌·瑟调曲》,古代诗人常用来描写蜀地道路的艰难。 明人胡震亨曾在《唐音癸签》中说:“太白于乐府最深,古题无一弗拟。或用其本意,或翻案另出新意。” 李白的这首诗虽托题古调,但诗歌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都是创新的,是对传统题材的再发挥。 全诗描绘奇险壮丽的景象,将历史、现实、神话交织在一起,句式也随着感情的变化参差错落,充满极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通篇紧扣一个“难”字,瑰丽而又神奇,诗人初入长安,贺知章一读此诗就大为赞赏,称之为“谪仙人”。 古体诗是和近体诗相对的诗体,产生较早。每句字数不拘,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各体,用字没有一定的平仄要求,押韵也比较自由。从对仗来说,可以全句用,可以半句用,也可全不用。 古体诗这一名称,最早出现于唐代。唐人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诗称为古体诗。后人沿袭唐人的说法,把唐以前的乐府民歌、文人诗以及唐以后文人仿照他们的体式而写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 古体诗 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 诗 词 古体诗 古体诗 乐府诗 近体诗 (唐代确立) 律诗 8句 绝句 五言绝句 七言绝句 宋代成就最高 宋词 元代成就最高 元曲 汉乐府民歌、建安文学 五言律诗 七言律诗 排律(12句) 李 白:浪漫主义 杜 甫:现实主义 白居易:新乐府运动 按字数分:小令、中调、长调 按内容分:豪放、婉约 散曲:小令、套数 杂剧 《诗经》 《楚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