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青纱帐———甘蔗林 郭小川 ———白茶清欢 预习检测 衷肠(zhōnɡ) 凛冽(lǐn liè) 高粱(liánɡ) 高亢(kànɡ) 琼浆(qiónɡ jiānɡ) 挑衅 tiǎo xìn) 青纱帐(zhànɡ) 埋葬(zànɡ) 炽(chì)热 苍茫(mánɡ) 宽敞(chǎnɡ) 秸秆(jiē ɡǎn) 初遇题目 1.什么是青纱帐 2.甘蔗林又生长在哪呢? “青纱帐”是指中国北方地区的一种农田景观,通常是在夏季,大片的玉米、高粱等高杆作物生长茂密,形成一片绿色的帐幔,远望如绿色的纱帐。这种景象在北方农村非常常见,也是中国农村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甘蔗林”是指大规模种植甘蔗的田地或区域,通常呈现出一片密集的甘蔗丛,是糖业的重要生产基地。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云南等地 知人论世 郭小川,原名郭恩大,1919年9月2日生于河北丰宁。1937年参加八路军。1941年到延安马列学院文艺理论研究室学习。抗日战争胜利后,曾任丰宁县县长、《群众日报》副总编辑。 1949年后,曾任中共中央宣传部文艺处副处长、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秘书长。出版诗集有《平原老人》(1950年)、《投入火热的斗争》(1956年)、《致青年公民》(1957年)、《甘蔗林———青纱帐》(1963年)等。 “文化大革命”中下放到湖北“五七”干校劳动,1976年10月18日在安阳不幸去世。后又出版《郭小川诗选》(1977年)《谈诗》(1978年)等。《团泊洼的秋天》等晚期诗作表现出诗人不畏邪恶的高尚情操,内容深刻语言流畅。2000年《郭小川全集》出版。 郭小川的诗歌创作可分为两类: 1、政治抒情诗:《致青年公民》、 《向困难进军》《望星空》等 2、长篇叙事诗:《团泊洼的秋《林区三唱》、《团泊洼的秋天》等 其成名作是政治抒情诗《致青年公民》 其政治抒情诗的特点是: ①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强烈的时代精神。作为一位著名的“战士诗人”,他的诗歌始终与时代共同着脉搏,从中可以“看到时代前进的脚步,听到时代前进的声音”。 ②表现上有独特的角度和方法。他不是通过对社会生活、客观事物作细致描述或雕刻精美的图画,而是从内心世界、精神状态方面,去思考、揭示一个战士、一个革命者的生活态度、人生道路和道德情操的问题。 ③诗中活跃着一个战士般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他鄙弃“冷漠、寂静、安祥”,讨厌“可耻的衰———,不希罕漫长而平庸的人生,而追求“沸腾的生活”、“作战般的工作”。这其实是作者个性的写照。 ④重视诗歌形式的创造和革新。他写过“楼梯式”(如《投入火热的斗争》等)、民歌体(如《三户贫农的决心》《林区三唱》等)、新辞赋体(如《厦门风姿》《甘蔗林———青纱帐》等)、半格律体(如《白雪的赞歌》等)、自由体(如《致大海》)、散曲体(《将军三部曲》等),自由开放,不拘一格。 本诗写于1962年3月,6月至9月在中国海防前哨改成。当时,中国人民在党中央领导下,战胜了连续三年的严重困难。1962年初,中国共产党召开了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总结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号召发扬战争年代的精神。 诗人再度来到厦门,他站在香甜的甘蔗林里,联想到远在千里的北方的青纱帐,回忆起青年时期参加八路军,在青纱帐里打游击的战斗经历,曾经战火般严峻艰辛的岁月顿时涌上诗人的心头。诗人体味了困难和斗争,胜利和欢乐,领悟了其中深刻的道理。如诗人自己所说,《甘蔗林--青纱帐》便是“表现了我对克服困难的信心”。 写作背景 自由诵读,梳理结构 第一部分: (1) 总体上抒发了诗人对青纱帐和甘蔗林的深厚感情,并表明了青纱帐和甘蔗林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二部分:(2-11)青纱帐与甘蔗林的异与同,指出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时代的必然联系,说明自己之所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