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866680

辽宁省鞍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6-1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8次 大小:69484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辽宁省,鞍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月月
    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月考 高二历史(B) 时间:75分钟 分数:100分 考试范围:选择性必修三1—3单元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唐朝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定公十年》中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连称,本义指衣冠华美又重礼仪。华夏作为文化、政治实体,在春秋战国时被周边民族所认同。这表明在春秋战国时期( ) A. 华夏民族开始形成 B. 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得到发展 C. 华夏族群成为礼仪之邦 D. 阶级关系发生变动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连称,本义指衣冠华美又重礼仪。华夏作为文化、政治实体,在春秋战国时被周边民族所认同。”并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战争频仍,经过争霸和兼并战争,推动了民族融合和交流,周边少数民族逐渐融入华夏族,各族同源共祖观念得到发展,B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是华夏族的壮大时期,并非开始形成,排除A项;材料的主旨信息并非是在谈论华夏族群是否是礼仪之邦,且早在春秋战国之前华夏族群就已经成为礼仪之邦,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阶级关系变动”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 2. 任何国家的建筑都与其文化相关,清代平遥地区的四合院,关上大门便把外界的尘嚣留在高墙之外,在园中赏花栽木,宁静养心。这体现出传统文化内涵中的( ) A. 以民为本 B. 天人合一 C. 和而不同 D. 源远流长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关上大门便把外界的尘嚣留在高墙之外,在园中赏花栽木,宁静养心”可知,材料体现了传统文化内涵中的“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融合在一起,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以民为本,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天人合一”,不能反映“和而不同”,排除C项;材料主旨不是反映四合院的悠久历史,而是反映其文化内涵,排除D项。故选B项。 3. 孟子讲“觉”,佛教讲“悟”,程颢、程颐兄弟则将二者圆通。北宋僧人契嵩认为儒和佛“心则一”,佛教“亦有意于天下国家矣,何尝不存其君臣父子”。这反映出北宋( ) A. 儒学统治地位动摇 B. 儒学与佛教的融合 C. 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D. 阳明心学影响深远 【答案】B 【解析】 【详解】 材料“程颐程颢兄弟则将二者圆通”“契嵩认为儒和佛‘心则一’”等信息可反映出北宋时期存在儒学与佛教融合的现象,B项正确;材料强调了儒佛的融合,而不是强调佛教对儒学的冲击,无法体现地位动摇的现象,A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体现理学成为官方哲学的问题,并且在南宋时理学才逐渐成为官方哲学,C项错误;阳明心学出现于明代,D项错误。 4. 2022年春晚舞蹈《只此青绿》与北京2022年冬奥会中国冰舞选手服装设计的创意均出自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取其“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太平江山”画意。这表明( ) A. 中华文化不断传承与创新 B. 传统文化有很强的包容性 C. 国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D. 中华传统文化的世界地位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冰舞选手的服装设计以传统文化为载体,别出心裁,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A项正确;包容性强调对外来文化的吸收,排除B项;选手服装不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排除C项;材料没有没有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世界地位,排除D项。故选A项。 5. 从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康有为“托孔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新文化运动,一些激进派提出全盘西化、“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在中国近代这一思想演进的过程中( ) A. 中西方文化激烈交锋,儒学被彻底抛弃 B. 西学广受欢迎,逐渐统治国民思想 C. 以儒学为主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 D. 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极力推崇西方文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