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868193

四《最后一片叶子》学案检测(含答案)【中职专用】高一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

日期:2024-09-18 科目:语文 类型:学案 查看:35次 大小:1862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专用,模块,基础,2023,高教,语文
  • cover
《最后一片叶子》 学案检测 一、学习目标 ⒈ 体会最后一片叶子在情节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了解小说情节结构的特点。(重点) ⒉ 弄清人物主线次线的关系,领会主线对描写人物、表达主题的作用。 ⒊ 感悟小说的内涵———弘扬人性美。学习主人公贝尔曼先生“牺牲自我,成全他人”的精神。树立“爱”的信念,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难点) 二、学习过程 (一)作者简介 欧·亨利:(1862———1910),短篇小说巨匠。出生于美国南部北卡罗来纳州的一个小镇,干过多种营生,后在银行工作时由于账务上的事于1897年入狱,1901年出狱后在纽约靠写作为生,经常混迹于码头、贫民窟、血汗工场、小酒店和下等剧场。他的作品反映了底层人民的痛苦,语言幽默,结构巧妙,结局总出人预料,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的百科全书”。代表作品还有《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等。 (二)写作背景 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初的美国,随着资本主义逐渐向垄断发展,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显露突出。欧·亨利长期生活在下层,形形色色的社会现象使他对这些矛盾心感身受。因此,欧·亨利小说的主人公常常是社会的下层人物,诸如受人支使的店员、穷困潦倒的画匠、经济拮据的办事员、走投无路的小偷等。本文发表于1902年,表现了世态人情,对社会底层的小人物进行了特别的关注,对小人物的心灵和命运进行了深刻地揭示。 (三)整体感知 概括情节,划分结构 (四)文本研读 1、小说发生在什么地方?什么季节?那里的天气怎么样? 2、在琼西生病的时候,窗外的自然环境是怎样的?(原文语句回答) 3、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下,预示着叶子怎样的一种结局?这又预示了姑娘的生命将有怎样的一种结局? 4、概括分析主人公贝尔曼的人物形象。 5、分析文中两处典型伏笔:老贝尔曼的死亡,叶子是假的。 6、体会欧·亨利小说语言的幽默,请同学们谈谈这篇小说语言的特点。 这个世界没有人能让你倒下,如果你的信念还站着的话! ———马丁·路德·金 答案 (一)整体感知 情节结构 女画家乔安西因为肺炎而失去了对生命的信心,把生命的希望寄托在窗外的一片常春藤叶上。好朋友休易把这件事告诉了贝尔曼。老贝尔曼为了帮助乔安西,在风雨交加的夜晚画了一片常春藤叶在墙上,这片不落的叶子给予了乔安西生命的希望。老贝尔曼却因感染肺炎而去世。 开端(1-9)年轻画家休易和乔安西在合租的同一间画室中生活、工作,乔安西不幸感染肺炎,生命垂危。 发展(10-34)乔安西不听劝慰,望叶等死。 高潮(35-48)不落的藤叶使乔安西重又燃起生的欲望。 结局(49-53)乔安西脱险,贝尔曼病逝,揭示叶子不落的谜底。 (二)文本研读 1、答案在文章2、4段 2、文章17段 3、必落无疑,并且很快就要落了。姑娘的生命也即将结束了。因为琼西对自己的健康已经毫无信心,并且迷信地觉得自己的生命就像窗外的那棵藤一样,当最后一片叶子落下时,她的生命也将结束。 4、贝尔曼不修边幅、性格暴躁、酗酒成性、言语粗俗、事业无成,但却充满爱心。 平凡、丑陋、甚至有点讨厌的外表下有一颗火热的、金子一样的爱心。 穷困潦倒却无私地关心、帮助他人,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 郁郁不得志仍不放弃追求,抱负远大。最终完成了自己的惊人杰作—最后一片叶子。 5、贝尔曼的伏笔:文章29-34段 假叶子的伏笔:文章39、43、54 6、 “到了十一月,一个冷酷无情、肉眼看不见、医生管他叫做‘肺炎’的不速之客,在艺术区里蹑手蹑脚,用他的冰冷的手指这儿碰碰那儿摸摸” “叶子。常春藤上的叶子。等最后一片掉落下来,我也得去了。三天前我就知道了。难道大夫没有告诉你吗?” “又掉了一片。不,我不要喝汤。只剩四片了。我希望在天黑之前看到最后的藤叶飘落下来。那时候我也该走了。” 采用幽默、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