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868211

三《 画里阴晴》同步课件(共30张PPT)2023-2024下学期中职高一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下册

日期:2025-05-13 科目:语文 类型:课件 查看:93次 大小:183102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3-2024下,模块,基础,高教,语文,高一
  • cover
(课件网) 画里阴晴 同样的天气,给人的感受往往是因人而异的,有人喜欢阳光明媚的晴天,有人喜欢烟雨蒙蒙的雨天。不知道大家对天气的阴晴有什么样的感受,请说一说吧? 那么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对阴晴又是什么样的感受呢? 作者简介 吴冠中(1919年8月29日—2010年6月25日),江苏宜兴人。中共党员,中国现当代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曾经留学法国,学习西洋水彩与油画技巧。吴冠中终生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及中国画现代化之探索,坚忍不拔地实践着“油画民族化”、“中国画现代化”的创作理念,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 作者简介 1942年毕业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 1946年考取教育部公费留学。 1947年到巴黎国立高级美术学校。 1950年秋回国,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鲁迅给我方向、给我精神; 梵高给我性格、给我独特; 而妻子则成全我一生的梦想,平凡、善良、美。 ———吴冠中 主要作品 主要油画作品:《长江三峡》《北国风光》《小鸟天堂》《黄山松》《鲁迅的故乡》等; 主要中国画作品:《春雪》《狮子林》《长城》等; 主要文集:《东寻西找集》《风筝不断线》《望尽天涯路》《画外音》《我读石涛画语录》《吴冠中谈美》《横站生涯五十年》《我负丹青》《吴冠中文丛》等; 主要画集:《叛逆的师承—吴冠中》《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吴冠中》《生命的风景—吴冠中艺术专集》《耕耘与奉献—吴冠中捐赠作品集》《吴冠中全集》等。 写作背景 吴冠中30年代在杭州艺专开始学画,国画、油画兼学,后留学法国,在西方艺术的中心———巴黎专攻西洋画,50年代初毅然回国。在学中又学西的矛盾中,要走出自己的路子,要走出合乎民族特色的路子,是他奋斗的目标。他的作品影响着当代中国美术的走向。 本文是作者对自己艺术创作过程的一种记述。 浓酣 (nónɡ hān) 陶醉(táo zuì) 韵味(yùn wèi) 含蕴(hán yùn) 妖柔(yāo róu) 朦胧(ménɡ lónɡ) 渗进(shèn jìn) 渲染(xuàn rǎn) 熏陶(xūn táo) 派生(pài shēnɡ) 字音识记 解题 课文题目中“阴”和“晴”分别指什么? 这是两种不同的审美情趣,相对于画的色彩而言。 “阴”指以“黑白”为主的色彩,在朦胧中突显某些事物形象,讲究韵味; “晴”是指“亮、艳、丽、华、鲜”的强烈鲜明的色彩。 文章结构 浏览课文,理清结构 第一自然段,由“默看细雨湿桃花”起笔,先叙述路过故乡的感受。 第二自然段,承上赞美湿的景色“格外有韵味”。 第三自然段,转而说明“喜欢画阴天和微雨天的景色”的因由。 第四自然段,综上所述,借用“鱼和熊掌可以兼得”作比喻,说明阴和晴两种审美趣味可以并行不悖。 雨中观景 湿的韵味 阴和晴的感受 绘画主张 起 承 转 合 艺术贵在创新 文章结构 研读课文(1) 重点探究 1.朗读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由窗外雨景引出了潘天寿先生的题画诗“默看细雨湿桃花”,先叙述路过故乡的感受。 研读课文(1) 重点探究 2.(1)车窗外是怎么样的景色?体会语言的色彩感、画面感。 桃红柳绿,春雨霏霏。 作者把这幅美景比作“浓酣的水彩画”,水彩画呈现出透明、湿润的感觉,而“浓酣”不仅告诉我们色彩的浓重,更让我们感受到这雨中春景带给人酣畅淋漓的快感。 研读课文(1) 重点探究 2.(2)作者为什么要引用这句题画诗呢? 潘天寿先生的这句题画诗确实与雨中春景珠联璧合。 研读课文(2) 重点探究 3.“衣服湿了,颜色变深,湿衣服穿在身上不舒服,但湿了的大自然景色却格外地有韵味。”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反衬的手法,突出雨后大自然的美丽怡人。 研读课文(2) 重点探究 4.这句中哪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