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题2 化学肥料 一、教材分析 有关《化学肥料》的知识可以看作是酸碱盐知识的一个延伸和拓展。学习过程中既复习了酸碱盐的知识,又将化学知识运用到生产生活中,让学生能学以致用。本课相对于酸碱盐知识来说并不是重点。但在化学与环境的教学中它确实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化肥为农业生产做出的巨大贡献,也认识化肥使用不当带来的负面影响,从中学习辩证地看问题的思维方法。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有利于使学生清楚地知道,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重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从化学的视角看问题。 二、学情分析 学生能够知道化肥可以促进植物生长,但是关于化肥的种类、组成,以及不同种类化肥的作用,学生不是很清楚;对于如何简易鉴别化肥,由于学生具备的知识的局限性,造成学生在鉴别氮肥、磷肥和钾肥时,只能是“照方抓药”,难于从整体上把握鉴别原理,形成鉴别的思路。因此教师在学生实验后,要让学生做好反思和总结。本课教学时一定要避免教师一味地讲解,可以让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参与到课堂中来,展示自己的收获,体验学习的乐趣。 三、课时安排 本课程共分为二课时:课时1 化肥简介 课时2 化肥的简易鉴别 课时2 化肥的简易鉴别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常见化肥的简易鉴别方法。 2.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化学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常见化肥的简单鉴别。 三、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化学肥料的种类、作用及常见的各类肥料。 【过渡】化肥的种类多种多样,是农作物茁壮生长的好帮手,如果分别给你一些不同种类的化肥,你将如何分辨它们呢? 【板书】一、化肥的简易鉴别 【探究实验】初步区分常见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方法。 【学生活动】观看实验视频或教师演示实验,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 【实验1】比较氮肥(碳酸氢铵、氯化铵)、磷肥(磷矿粉、过磷酸钙)和钾肥(硫酸钾、氯化钾)的外观、气味和在水中的溶解性,归纳它们的性质。 【实验记录】 氮肥 磷肥 钾肥 碳酸氢铵 氯化铵 磷矿粉 过磷酸钙 硫酸钾 氯化钾 外观 白色晶体 白色晶体 灰白色粉末 灰白色粉末 白色晶体 白色晶体 气味 有刺激气味 无气味 无气味 稍有酸味 无气味 无气味 溶解性 溶于水 溶于水 不溶于水 溶于水,但有残渣 溶于水 溶于水 【实验结论】通过上述实验可知,通过探究化肥的物理性质,可以区分出磷肥。 【实验2】分别取少量硫酸铵、氯化铵、硫酸钾、氯化钾,分别加入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观察现象并做好记录。 【实验记录】 氮肥 钾肥 硫酸铵 氯化铵 硫酸钾 氯化钾 加熟石灰研磨 有刺激性气味 有刺激性气味 无气味 无气味 【学生活动】试着写出硫酸铵、氯化铵分别与熟石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H4)2SO4 +Ca(OH)2 ==CaSO4+2NH3↑+2H2O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实验结论】通过上述实验可知,通过探究化肥的化学性质,即加熟石灰研磨后,可以区分出铵态氮肥。 【总结】初步区分常见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方法: 1.观察样品的颜色、气味和溶解性。取少量样品放入试管中,加入蒸馏水,振荡,观察水溶性。颜色为灰白色粉末且不易溶于水的为磷肥,其余为氮肥和钾肥。 2.取少量压碎的熟石灰放入研钵里与样品均匀混合研磨,闻到有刺激性气味的是铵态氮肥(氯化铵、硫酸铵、碳酸氢铵),其余是钾肥。 【交流讨论】在施肥时,为了提高肥效将钾肥草木灰(主要成分为K2CO3,水溶液呈碱性)与氮肥碳酸氢铵混合使用,运用化肥知识解释这种做法是否合理? 【总结】不合理。因为草木灰的溶液显碱性,与NH4HCO3混合施用会生成氨气而跑掉,而减低肥效。 【板书】二、氮肥的鉴别 【过渡】氮肥的种类很多,而且各种氮肥之间氮元素的含量相差很大,所以有时也需要进行氮肥的鉴别,那么如何鉴别各种氮肥呢? 【图片展示】各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