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914027

三《江姐》学案检测(含答案)【中职专用】高一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

日期:2025-04-24 科目:语文 类型:学案 查看:75次 大小:1985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专用,模块,基础,2023,高教,语文
  • cover
《江姐》 学案检测 一、学习目标 1.通过描写人物语言, 神态, 动作和心理活动的句子, 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 2.体会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感受江姐英勇无畏。 二、学习重点 分析人物言行, 心理,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积累描写人物语言, 神态,动作和心理活动的句子。 三、学习难点 感受江姐英勇无畏, 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体会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四、学习过程 1.作者简介 阎肃(1930年5月9 日~2016年2月 12日), 原名阎志扬, 男, 汉族, 河北保定人, 肄业于重庆大学, 著名文学家、剧作家、词作家。 1950年9月参加工作, 1953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3年6月入伍。曾任中国剧协副主席,空政歌剧团编导组组长,中国剧协第三、四届理事。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歌舞团编导室一级编剧,专业技术一级,文职特级,享受大军区正职生活待遇和政府特殊津贴。 2.作品介绍 歌曲: 《红梅赞》《敢问路在何方》《前门情思大碗茶》《我爱祖国的蓝天》 《北京的桥》《长城长》《雾里看花》《军营男子汉》《故乡是北京》 《唱脸谱》《风雨同舟》《连队里过大年》《天职》《打赢歌》 《雪域风云》《梦水乡》 歌剧: 《江姐》《党的女儿》《特区回旋曲》《忆娘》《胶东三菊》《刘四姐》 京剧: 《红岩》《红色娘子军》《年年有余》《夜度》《敌后武工队》《红灯照》 (二) 歌剧知识 西洋歌剧起源于16世纪末叶的佛罗伦萨。以意大利语演唱、以意大利形式写作的歌剧,在此后的两个世纪间,一直支配着全欧洲的歌剧界。 随后在德国、波希米亚、俄国和西班牙等歌剧音乐后进国家中,也先后产生了以本国的语言演唱、采用民族素材,为本国人民写作的歌剧。这种歌剧作品,后来就笼统地称谓民族歌剧。 中国十大著名歌剧, 分别是《白毛女》、《刘胡兰》、《王贵与李香香》、《小二黑结婚》、《草原之歌》、《洪湖赤卫队》、《红珊瑚》、《江姐》、《红霞》、《刘三姐》。 一般而言,较之其他戏剧不同的是,歌剧演出更看重歌唱和歌手的传统声乐技巧等音乐元素。歌手和合唱团常有一队乐器手负责伴奏,有的歌剧只需一队小乐队,有的则需要一团完整的管弦乐团。有些歌剧中都会穿插有舞蹈表演,如不少法语歌剧都有一场芭蕾舞表演。歌剧被视为西方古典音乐传统的一部分,因此和经典音乐一样,流行程度不及当代流行音乐,而近代的音乐剧被视为歌剧的现代版本。 (三)介绍主人公 江竹筠(1920年8月 20日—1949年11月 14日),四川省自贡市大山铺镇江家湾(现江姐村)人,中国共产党地下时期重庆地区组织的重要人物,为中国共产党追认的女烈士。原名江竹君,曾用名江志炜,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革命女烈士, 全国“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四)课文节选的是第七场,是全剧的高潮。 这部分描写了重庆解放前夕江姐在狱中与垂死的敌人英勇斗争、光荣就义的事迹, 表现了江姐等革命志士对新中国的热爱和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 展现了他们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崇高的革命精神。 (五)整体感知 1、划分结构,概括梳理情节 2、本文主要刻画了哪些人物形象? (六)文本细研 1、文本内容刻画了江姐怎样的人物形象? 2、分析《红梅赞》蕴含的情感和内涵,及在文本中的作用? 答案 整体感知 1、第一部分(从开篇到“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写难友们预感到胜利的曙光。 第二部分(从“一阵木梆声”到“用战斗去迎来那人民的新国家”):写送别遇害的女共产党员。 第三部分(“送饭人提桶上”到“她们沉浸在激情的海洋里”) :写江姐和同志们绣红旗。这部分矛盾冲突渐趋白热化。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江姐和战友们“含着热泪”“一针针哪,--线线”地绣着新中国的五星红旗,表达了对革命胜利的喜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