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920017

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同步检测 (附答案)—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3(统编版(2019))

日期:2025-11-05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9次 大小:14977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统编,必修,选择性,历史,学期,高二
  • cover
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同步检测) 一、选择题 1.1906年,中国第一个省级公共图书馆———湖南图书馆建立。1909年,京师图书馆开始筹建,其余各省图书馆也加紧筹建。到中华民国建立前夕,各省公共图书馆基本建立,学校图书馆、专业图书馆、私人图书馆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这一时期图书馆的建立和发展(  ) A.与变法图强运动相辅相成 B.适应了近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C.以宣传共和主义为宗旨 D.推动了科举制度的废除 2.据《册府元龟》记载,唐朝的国子监开始雕版印刷儒家经典《九经》《五经文字》《九经字样》《论语》《孝经》和《经典释文》等。这是儒家经书第一次出现刊本。由此可知雕版印刷(  ) A.推动儒家经典通俗化 B.刊印儒家经书取代手抄本 C.最早出现在五代时期 D.推动了唐诗、宋词的发展 3.公共图书馆在18世纪还不多见,而到了1844年,法国、美国等国家则各有上百个公共图书馆,剧院、音乐厅、博物馆等已在城市普遍出现。这种现象(  ) A.得益于国家力量的大力扶持 B.顺应了民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C.表明经济发展决定文化需求 D.是高等教育逐步普及的结果 4.2017年3月1日,“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正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整个展览分为九个单元。其中某单元的展品主要有:基督雕像、莫卧儿王子的细密画、贝宁饰板、马尼拉钱币、爪哇皮影戏偶、毛利人铜棒、夏威夷编篮头盔。该展览单元可能为(  ) A.贸易与侵略(300—1100年) B.变革与适应(900—1550年) C.邂逅与连结(1500—1800年) D.我们创造的世界(1800年至今) 5.奥地利阿德蒙特修道院图书馆,堪称世界上最大的修道院图书馆,于1776年建成。整个修道院内的藏书超过20万册,其中包含极其珍贵的1 400多份手抄稿与530本古版书(早于1500年)。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该图书馆的作用是(  ) 阿德蒙特修道院图书馆 A.有助于推动文化的大众化 B.推动了文艺复兴的发展 C.保存了古典时期的文化遗产 D.具有服务公众的职能 6.下图是1930年在甘肃北部居延汉朝烽燧遗址出土的汉朝木简。它记录了这座烽燧所拥有的兵器及其他驻屯军用品的数目,其中有东汉和帝“永元”的纪年。对上述信息认识正确的是(  ) A.活字印刷术起源于木简刻字   B.为便于流传,弃纸而用木简 C.木简上的文字应该是小篆    D.木简仍是重要的书写载体 7.20世纪90年代德国重新统一后,有相当多的博物馆开始对移民文化进行保存和展示。柏林的世界文化博物馆还曾经组织过德国主流文化和各移民文化之间的“多元对话”。这些措施(  ) A.消除了德国不同民族间的隔阂   B.提升了移民的民主参政意识 C.有助于移民融入德国主流社会   D.提高了移民的文化知识水平 8.下面为唐宋时期中央各级官办学校入学资格统计表。表中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 学校名称 朝代 入学资格 国子学 唐朝 三品以上官员子孙 宋朝 京朝七品官以上子孙 太学 唐朝 五品以上官员子孙 宋朝 八品以下官员子弟及庶人之俊秀者 四门学 唐朝 七品以上官员子弟及庶人之俊秀者 宋朝 八品以下官员至庶人子弟 A.知识分子参政规模不断扩大 B.科举制度促进教育发展 C.社会等级秩序日益走向瓦解 D.理学正统地位渐趋确立 9.京师大学堂最初计划设道学、政学、农学、工学、商学等10科。戊戌变法失败后,京师大学堂被保留下来,实际只办了“《诗》《书》《易》《礼》四堂及《春秋》二堂”,“兢兢以圣经理学诏学者,日悬《近思录》、朱子《小学》二书以为的”。这反映出(  ) A.京师大学堂仍以理学为宗旨 B.“中体西用”成为社会思潮 C.顽固势力竭力阻挠教育改革 D.近代教育未发生实质性变化 10.1898年,光绪帝下诏创立京师大学堂,其章程规定:“京师大学堂之设,所以激发忠爱、开通智慧、振兴实业。谨遵此次谕旨,端正趋向,造就通才,为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