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972666

2.2《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日期:2025-09-2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2次 大小:4482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3-2024,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2.2《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同步练习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青少年往往为陈旧、复杂的教学方法,愚蠢和严厉相交替的说教以及拙劣_____的哲学所束缚而失去平衡。 ②“低碳生活”是个新概念,提出的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它_____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产生的担忧。 ③我国将开展选拔女宇航员的工作,虽然有外国的选拔条件作参照,但还要符合中国国情,具体做法还要进一步_____。 A.肤浅 反映 摸索 B.浮浅 反映 探索 C.浮浅 反应 摸索 D.肤浅 反应 探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1961年的大调研活动中,刘少奇、邓小平、陈云等同志的调研,作为实践毛泽东关于调查研究思想的精彩篇章,都有着“蹲、亲、实、效”等鲜明特点。 蹲,就是蹲下去, ① ,深入基层了解情况。调查研究要经过相当艰苦的工作,时间太短很难全面了解情况。对此,刘少奇、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无一例外地选择了蹲点调查,集中一段时间,到基层单位去解剖“麻雀”,进而发现问题,理清思路,指导更大范围内的实践。亲,就是亲力亲为, ② ,做了解基层的“常客”。唯有此,调查者才能真正做到亲眼看,亲耳听,亲自分析研究,得出结论。 ③ ,不官僚主义,善于听真话、听实话。调查研究不仅是工作方法,更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有效途径。因此,如果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效,就是重实效,不为调查而调查,善于解决问题。 总之,1961年的全党大调研,用事实证明了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 2.下列句子中,和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乡村的夜是柔和的,是寂静的,是梦幻的。 B.团团如果跌一跤,几个举重运动员都扶不动他,只能用起重机吊起来。 C.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 D.秋天迈着沉稳的脚步款款向我们走来,又悄无声息地走开。 3.仿照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句式,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内容。每处不超过8个字。 4.请结合该语段的论证结构特点概括其主要内容,不超过60个字。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和重视农业产业经济,应当成为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B.大学毕业生不应该只关注一已之屈伸,一家之饥饱,真正需要关注的是作为接收过高等教育的个体对于群体、社会、他人的责任和义务。 C.去年的大赛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好评,今年的比赛从命题、决赛、海选到颁奖,我们又被指定参与活动的全过程,一定要高度重视,不可疏忽。 D.我们党的每一个基层工作者,都应该自觉地把党的宗旨诵读在口头上,落实在行动上,融化在血液中。 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答。 90年前,正值中国工农红军反围剿斗争的艰难时刻,毛泽东写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用自信而诗意的语言描绘了中国革命的未来:“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尖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山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而此刻,正在奋笔疾书的你们———经历十数载寒窗攻读的学子们,也正处于高中学业仍需克难攻坚但毕竟终点在望的特殊时段。 请你仿照上文的画线句子,拟写三个比喻句,表述你对这一学习阶段特点和意义的认识。每句不少于10个字。 7.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寓意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 ) 一只蚂蚁在爬墙,它三番五次跌下来,又三番五次重新爬,一步一步顺着老路往上爬……甲看到后觉得自己应该振奋起来。乙看到后觉得自己应该学得聪明些。丙问智者:“观察同一蚂蚁,甲、乙二人得到的启示截然不同,他们哪个对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