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小设计师 教学设计 课题 小小设计师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信息科技 年级 三年级 教材分析 《小小设计师》这一课是川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第二单元“小画家”欢欢的延续内容。本课以大熊猫吃竹子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绘画的一般流程,并掌握同学之间创意分享的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学会分析绘画需求,选择合适的绘画技巧,如竹叶、竹竿、小草、嘴巴等的设计技巧,进行实际绘图操作。同时,学生还将学习如何与同学分享自己的创意,通过交流完善作品。整体而言,本课内容既注重绘画技能的提升,又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 学习目标 信息意识:学生能够认识到绘画作为一种信息表达方式的重要性,了解绘画流程中的需求分析、技巧选择等环节,并能够在实际绘画中运用这些信息,提升对绘画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计算思维: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运用计算思维中的分解和抽象能力,将复杂的绘画任务分解为若干个小目标,并选择合适的绘画技巧来实现这些目标。同时,学生能够根据绘画需求,运用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调整和完善自己的设计。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学生能够利用数字化工具(如画图软件)进行绘画实践,掌握绘画软件的基本操作,并尝试使用不同的绘画工具和技巧,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作品。通过与其他同学的创意分享和交流,学生能够激发创新思维,提升数字化学习和创作能力。信息社会责任:在绘画创作和创意分享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遵守道德规范,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不抄袭他人的作品。同时,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的作品对他人可能产生的影响,并愿意为构建积极、健康的创意分享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重点 了解绘画的一般流程。 难点 掌握同学之间创意分享的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几幅优秀的大熊猫吃竹子的绘画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问学生:“你们喜欢大熊猫吗?觉得这些大熊猫的绘画作品哪里画得好?”引导学生初步感受绘画的艺术魅力。 观看教师展示的优秀绘画作品,感受大熊猫的可爱和绘画的艺术美。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通过展示优秀作品和提问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为接下来的新课学习做好情感铺垫。 讲授新课 环节一:解析绘画流程与需求展示图片:首先,我会向学生们展示一张大熊猫吃竹子的图片,引导他们观察大熊猫的形态、动作以及竹子的特征,帮助他们理解本次绘画的主题。分析需求:接着,我会引导学生们一起分析这个绘画主题的需求。我会问:“我们要画大熊猫吃竹子,那么我们需要关注哪些部分呢?”然后,引导学生们思考并回答,如大熊猫的头部、身体、四肢、竹叶和竹竿等。介绍一般流程:在学生们明确需求后,我会向他们介绍绘画的一般流程:分析需求、选择技巧、进行绘图、交流完善。我会解释每一步的意义和作用,帮助他们建立绘画的整体框架。环节二:讲解设计技巧与示范讲解技巧:针对大熊猫吃竹子这一主题,我会详细讲解竹叶、竹竿、小草和嘴巴等部分的设计技巧。我会通过图片或实例展示,让学生们明白如何画出竹叶的层次感、竹竿的挺拔感以及嘴巴的动态感。示范操作:在讲解完技巧后,我会进行示范操作,展示如何将这些技巧应用到实际绘画中。我会在画图软件中一步步绘制大熊猫和竹子,让学生们看到整个绘画过程,加深他们对绘画流程的理解。引导学生思考:在示范过程中,我会不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们思考如何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创作。例如:“你们觉得竹叶应该怎么画才能看起来更真实呢?”通过这样的问题,激发学生们的思考和创新意识。环节三:指导创意分享与交流分享方法讲解:在这一环节中,我会向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