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010787

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3章 人体的感觉》2024年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日期:2025-09-19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8次 大小:111924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华师大,八年级,下册,第3章 人体的感觉,2024年,单元
  • cover
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3章人体的感觉》 2024年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分。 1.下列感觉器官中,对环境温度变化刺激最敏感的是(  ) A. 眼睛 B. 耳朵 C. 皮肤 D. 鼻子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皮肤感受器的是(  ) A. 味觉感受器 B. 机械感受器 C. 冷觉感受器 D. 痛觉感受器 3.手偶然触到针尖,便立即缩回,并会产生痛觉,产生痛觉的部位在(  ) A. 皮肤 B. 手 C. 神经末梢 D. 大脑中的神经中枢 4.“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诗中“花气袭人”和“鹊声穿树”分别描述了诗人的(  ) A. 听觉和视觉 B. 嗅觉和视觉 C. 触觉和味觉 D. 嗅觉和听觉 5.每当国歌响起,我们会肃然起敬,能接受音乐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的是(  ) A. 听小骨 B. 半规管 C. 耳蜗 D. 鼓膜 6.眼球里的晶状体很像(  ) A. 一个凹透镜 B. 两个凹透镜 C. 一个凸透镜 D. 一个平面镜 7.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  ) A. 正立、缩小的像 B. 倒立、缩小的像 C. 正立、放大的像 D. 倒立、放大的像 8.飞机在起飞和降落时,由于气压变化大,乘务员有时要给乘客分发口香糖并要求他们完成咀嚼动作.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 A. 保护鼓膜 B. 防止打瞌睡 C. 保持口腔卫生 9.下列哪种情况会使人的听力完全丧失?(  ) A. 鼓膜受损 B. 听小骨受损 C. 半规管受损 D. 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受损 10.在课堂上,同学们一会儿看前面的黑板,一会儿看课桌上的书,一会儿又注视着老师的举止,这些物像都能落在视网膜上,这是因为(  ) A. 眼球的前后径能随意调节 B. 视网膜可以前后移动 C. 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 D. 瞳孔可以缩小或放大 11.智能手机的出现造就了低头族,导致人群近视率急剧增加,下列关于近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看得清远处的物体 B. 晶状体曲度变大 C. 成像在视网膜后方 D. 眼球玻璃体变大 12.人突然从低海拔处上升到高海拔处,鼓膜会感觉不适,可通过做咀嚼运动或大口吞咽动作等来缓解,原因是(  ) A. 分散注意力,放松鼓膜 B. 疏通咽鼓管,改变中耳压力 C. 缓解不适,放松咽喉部肌肉 D. 大口呼吸,增加氧气 13.人们常说的“老眼昏花”通常是指(  ) A. 远视眼 B. 青光眼 C. 近视眼 D. 白内障 14.铺设盲道是文明城市的标配,在城市道路两边的人行道上铺设有凹凸花纹的盲道,如图所示。人在盲道上行走时主要依靠(  ) A. 痛觉 B. 触觉 C. 嗅觉 D. 视觉 15.下列与听觉、视觉形成以及调节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鼓膜和视网膜,分别是听觉和视觉的感觉器官 B. 听觉神经和视神经都是传入神经 C. 产生听觉和形成物像都在大脑的一定区域 D. 视觉形成中能否清晰成像取决于睫状体对角膜的调节 16.智利矿难中长时间处于黑暗中的矿工被救助上井后,通常被蒙上眼睛以保护视网膜免受强光的伤害。正常情况下控制进入眼球光线多少的是(  ) A. 角膜 B. 晶状体 C. 玻璃体 D. 瞳孔 17.视觉形成的正确途径是(  ) A. 声波→鼓膜→三块听小骨→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听觉中枢 B. 声波→鼓室→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听觉中枢 C. 声波→鼓膜→三块听小骨→听觉中枢 D. 声波→鼓室→三块听小骨→听神经→听觉中枢 18.保护好眼睛和耳有利于青少年准确的获取信息,下列有关眼睛和耳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视网膜含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 B. 耳蜗内有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 C. 近视眼可佩戴凸透镜加以矫正 D. 病菌从咽鼓管进入中耳会导致中耳炎 19.眼睛是人体从外界获取信息的重要器官,如图为眼球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1无色透明,可透过光线 B. 2的大小可通过8来调节 C. 3过度变凸可导致视野模糊 D. 5上的感光细胞与视觉形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