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043400

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角的比较与运算》说课(共21张PPT)

日期:2025-11-28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4次 大小:143831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人教,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
  • cover
(课件网) 《角的比较与运算》 说课 6 - 1 说教材 2 说学情 3 说教法 4 5 说学法 说教学过程 6 说板书设计 说教学反思 6 7 《角的比较与运算》 说教材 《角的比较与运算》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由学生动手,利用线段的比较与运算进行知识迁移,得到角的比较与运算方法,同时理解角平分线的意义。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射线线段、角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同时为后续学习余角和补角打下了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理解教材地位与作用的基础上,结合新课程标准,特制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学会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角度加减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探索发现的形式归纳出比较角度大小的方法,并且学会运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自主学习、归纳比较的能力,增强数学学习的乐趣 《角的比较与运算》 根据教学三维目标以及对教材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学会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角度加减运算;而基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将本节课的难点确定为: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角的比较与运算》 说学情 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对于把握和处理教材具有重要作用,接下来我来说一下学情。七年级的学生虽抽象思维占优势,但还需感性经验的支持,这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叛逆心理比较强,教师应关注这些特点,多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角的比较与运算》 说教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可以使教学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意识。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引导设问法、讨论法、练习法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角的比较与运算》 说学法 教法为学法导航,学法是教法的缩影。因此,本节课的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对新知的自主探究,促使学生更深入地去学习数学,乐于探究数学 《角的比较与运算》 说教学过程 根据新课标教材及学生特点,为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参与知识的过程,我将从五个环节展开我的教学 1.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在上课伊始,我会通过引导回忆比较线段长度的方法,大屏幕出示两个角并提出问题:角也能比较大小吗?角的大小又应该如何比较呢?引发学生思考,学生根据小学的知识基础,会提出可以用量角器量一量,此时我会继续追问是否能找到别的方法,同时提示可以将两个角的顶点和一条边重合通过观察位置来比较角的大小,从而引出课题--角的比较与运算 这样的导入一方面帮助学生回忆旧知,为新知找到生长点,另一方面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课未始,兴已浓"的状态 《角的比较与运算》 2.师生交流,探索新知 活动一、探究角之间的大小和关系 学生产生探究欲望之后,我会带领学生共同探究如何通过两个角的一边重合判断两个角的大小关系。我会在大屏幕出示两个角∠AOB和∠A'O'B'重合一条边可能出现的三种情况,引导学生根据另一条边的位置判断二者的大小关系。同时我也会补充和总结,借助图片直观帮助学生掌握方法 《角的比较与运算》 接着,我会继续出示课本134页思考问题截图,并提问:图中有几个角?几个角之间都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我会组织学生小组交流数一数,并据此找到这几个角的关系 01 学生小组合作的同时,我也会走下讲台,深入学生的探究中,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和引导,学生很容易发现图中共有三个角∠AOC,∠AOB和∠BOC 02 《角的比较与运算》 同时会发现∠AOC>∠AOB,∠AOC>∠BOC,此时,我会表扬学生能够正确比较角的大小,并继续引导学生发现角之间的和差关系,学生得出∠AOC是∠A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