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057443

8.1《荷花淀》课件(共28张PPT)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日期:2025-09-2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2次 大小:214702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必修,选择性,统编,语文,高二,PPT
  • cover
(课件网) 学习目标 1.体会清新优美、富有诗情画意的荷花淀派的写作风格。 2.学习通过人物对话、景物烘托、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感情的手法。 3.感受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地区人民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现代著名作家,“孙犁”是于1938年开始使用的笔名。“七七事变”前夕,曾在白洋淀当过小学教师。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在晋察冀根据地从事革命文化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天津日报社工作,并坚持写作。 他的作品显示出作家成熟的独特的艺术风格: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完美统一。这一独特风格对当代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形成了一个数量相当可观的作家群,被当代文坛誉为“白洋淀派”。由于他这一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小说又被称为“诗体小说”。 著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小说与散文集《白洋淀纪事》,散文集《津门小集》等。 走近作者 以孙犁为代表的一个当代文学的流派。主要作家还有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等。 荷花淀即白洋淀,这一流派得名,不但源于白洋淀这个地方,也源于孙犁的短篇小说《荷花淀》。《荷花淀》以白洋淀明媚如画的风当作背景,具有朴素、明丽、清新、柔美的风格。洋溢着诗情,带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这一派作家的共同特色是着力追求诗情画意之美,早期作品都吐露出华北的泥土和水乡的清新气息。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之为“荷花淀”派。 文学知识 “荷花淀派”(也称“白洋淀派”) ▲刘绍棠 ▲韩映山 政论文 1936年 孙犁到了白洋淀附近的安新县同口小学教书。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或是清晨或是黄昏,他经常到白洋淀边散步,慢慢地,他熟悉了这一带的风土人情,熟悉了这里人民的劳动和生活。 七.七卢沟桥事变后不久,国民党放弃这一带土地,仓皇南逃,当地人民遭到了日本帝国主义铁蹄的蹂躏,在共产党和八路军的领导下,白洋淀人民积极投入了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该地军民利用白洋淀的河湖港汊,同侵略军进行顽强斗争。各个村庄的青年农民都自愿地奔赴抗日前线。至于那些青年妇女所表现出的识大体、顾大局,乐观向上、无私奉献的精神,更使他由衷敬佩。基于这种心理,他在延安窑洞里的一盏油灯下,用草纸和自制的墨水写成了《荷花淀》这篇著名的小说,1945年发表于延安《解放日报》。 创作背景 初读感受 战 争 印 象 在本文中,我们看不到炮火连天,看不到残壁断垣, 看不到硝烟烈火,看不到血雨腥风, 看到的是明月,清风,荷花, 银白的湖水,碧绿的稻秧,粉色的荷箭…… 一切都是那么清新、自然、明朗、美丽…… 充满了诗情画意… 初步认识本文的特点 作者淡化了传统的小说模式,以抒情见长,不以情节取胜。本文用诗意的笔法写战争,表现出作者的创作个性。 水生嫂探知丈夫参军,跟丈夫话别。她和几个青年妇女去马庄探夫未遇,在回家的路上遇到敌船,她们躲进荷花淀,无意中把敌人引进伏击圈,为游击队伏击敌人的胜利创造了条件。她们从此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抗日游击战士。 概述内容 初读感受 明确:月亮升起来———很晚———鸡叫的时候———第二天———过了两天 ———快到晌午———正午———这一年秋季———冬天 时间顺序 小说的线索是人物活动。一条是以水生嫂为代表的青年妇女们的活动(主线),一条是以水生为代表的地区队的活动(副线),二者分分合合,共同谱写了英勇抗日保家卫国的乐章。 1、文章的行文顺序和线索分别是什么? 再读文本,整体感知 两条线索,双线交织 2.小说中双线交织的手法有什么作用? ①使情节发展更为明晰,情节结构更为集中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