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089919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课件(共25张PPT)

日期:2025-04-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1次 大小:344154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统编,语文,七年级,上册,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
  • cover
(课件网) 14. 走一步,再走一步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新课导入 1945年1月,在英格兰沃顿空军基地,一位上尉飞行员接受了一项艰巨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措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基地距德军本土千余公里,且敌方阵地有密集的防空炮火。接到任务的上尉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他想象着飞机座舱被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横尸异国的惨景,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 第二天,上尉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现在只是起飞,飞起来就行。升到25000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现在所要做的,就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引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的素文岛,这个不难做到。 就这样,上尉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是飞临德国,根本不须想更多的事。 新课导入 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成了美军中赫赫有名的孤胆英雄。他就是美国作家、心理学家———莫顿·亨特。当他接受盟军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能顺利完成任务,完全是因为小时候一段经历的启示! 故事中的莫顿·亨特就是本课要学习的这篇文章的作者,他所说的小时候的经历到底是怎样的一段难忘经历呢?带着疑问,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顿·亨特(1920—2016)(Morton Hunt),美国作家、心理学家,早年曾在空军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他的代表作有: 《心理学的故事:源起与演变》《走一步,再走一步》(原名《悬崖上的一课》) 。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完成下面任务: 借助相关资料,熟悉本文生字词,扫清字词障碍。 请你用一句话概括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3.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灼人( ) 突兀( ) 附和( ) 臭椿( ) 恍惚( ) 晕眩( ) 凌乱( ) 厌倦( ) 挪动( ) 抽噎( ) ● ● ● ● ● zhuó wù hè chūn huǎnɡ xuàn línɡ juàn nuó yē ● ● ● ● ● 气喘吁吁( ) 参差不齐( ) 哄堂大笑( ) 天旋地转( ) ● ● ● ● ● xū cēn cī hōnɡ xuán 意为“叹气”时,读“xū”;意为“为某种要求而呼喊”时,读“yù”,如“呼吁”。 请你用一句话概括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记叙了童年时的“我”随小伙伴们去爬悬崖时遇险,最后在父亲的指引下脱险的故事。 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1-17):写“我”和小伙伴一起爬悬崖遇险的经过。 第二部分(18-28):写“我”在父亲的鼓励和指导下,一步一步走下悬崖脱险的经过。 第三部分(29):写“我”由小时候的这段经历所产生的感悟。 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抢答题 2.故事发生在美国哪个城市? 费城 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56年前7月里的一个闷热的日子 3.那座悬崖有多高? 60英尺左右 整体感知 4.故事的起因是什么? 5.故事的经过怎样? 6.故事的结果是怎样的? “我”和小伙伴们玩腻了玩弹珠和在干树叶 上烧洞的游戏,正寻觅其他好玩的事。 “我”在悬崖上进退两难。 “我”在父亲的帮助下爬下了悬崖, “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感” 1.开头为什么突出“闷热”? 天气闷热是动因,他们是想爬到悬崖上去凉爽凉爽,为下文写爬悬崖做铺垫。 2.既然悬崖“只有60英尺左右”,作者为什么又说对自己 而言却是“严禁和不可能的化身”?这矛盾吗? 不矛盾。这样写,照应前文所说“我”是一个病弱的孩子,同时也为下文写“我”在悬崖上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和恐惧的心理做铺垫。 3. 7-9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来表现“我”当时的处境? 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文中用“满头大汗、浑身发抖”这样的神态描写,“犹豫不决”“吓坏了”这样的心理描写,“我慢慢地趴着,扒住岩石的表面”“我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