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097137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5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单元作业设计+单元检测性作业(PDF版,表格式,5课时,无答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8次 大小:190717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单元,作业,答案,5课时,格式,PDF
  • cover
全面实现“双减”教学目标 1 分层作业设计 上海科学技术-出卷网-中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分层书面作业设计 教材章节内容: 学 年级 学期 教材版本 单元名称 基本 科 信息 数 数据的收集 七年级 第一学期 沪科版 学 与整理 单元 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 组织方 式 序 课时名称 对应教材内容 号 1 5.1 数据的收集 课 5.1(P161-166) 时 2 5.2 数据的整理 信 5.2(P167-172) 息 3 5.3 用数据图描述数据 5.3(P173-176) 4 5.4 从图表中的数据获取信息 5.4(P177-185) 5.5 综合实践 水资源浪费现象的 5 5.5(P 调查 186-187 ) 单元内容及教材分析 单元知识网络图 2 分层作业设计 本章以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为主要内容,我们将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一些基 本方法,并学习怎样从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也是统计与概率 的两个基本要素。 本章内容分为五个小节,数据的收集,数据的整理,用统计图描述数据,从 图表中的数据获取信息,综合与实践 水之源浪费现象的调查。本章教材的编写 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七年级学生由小学阶段升入初中阶段,学习方式和学习的要求都发生了质的 变化。 在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数据,但数据杂乱无章我们该如何 收集与整理,首先学习收集数据的方法,体会两种调查的普查与抽查的概念。面 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会选择合适的调查方式,理解总体与样本的意义。通过实例 体会整理数据的必要性,了解不同的统计方式能够在不同的方面表现出数据的特 性。并且在实际生活中加深学生对数学的实用性的理解。例如班级要举行球类比 赛,如果由你来策划这次活动,你该如何安排,由此来引入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 系,体会调查的方式的不同特性,了解总体 样本 个体 样本容量之间的关系, 收集后的数据杂乱无章,要想表象出数据的特征自然引出数据的整理。统计表的 出现及“正”字在数学中的美也体现出来了,加强了学科间的联系。 2.统计图的选择 通过数据收集与整理的学习,对数据有了简单的认识,要进一步的描述数据 就要深入分析数据。小学阶段注重学生数感和数的运算能力的培养,初中阶段除 了上述要求外,将对学生的数感、图形感知、符号感和空间观念等方面提高要求。 通过实例进一步理解三种统计图的特点,能在生活实践中灵活地选着统计图描述 数据。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在学习统 计知识中的具体应用。在六年级的学习中已经接触了三种统计图,三种统计图各 有千秋。例如在第一二节中收集与整理的班级同学最喜欢的球类运动的数据,引 导学生将其形成图表,2001-2011 年拥有电视机的家庭数形成图表。教科书没有 完全直接给与图表而是让学生自主画图,选着图表去表示数据,将形象的图形与 冰冷的数据联系起来,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提升对于图形的感知能力,体 会数学的美。 3.图形感知能力的培养 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在培养直接经验的同时学习抽象的知识, 统计图表反映了被描述对象的重要内容和信息,简单明了,直观 生动地传递信 息,有利于学生把握数据的特点。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教师在信息 技术 2.0 的时代背景之下,如何促进学生发展信息技术。统计图不仅用于表示数 据,更重要的是传递信息,如何从美丽生动的图表中获取信息是学生要培养的能 力,图形感知能力的强弱决定了学习统计与概率的效果。例如第七次人口普查中 的各项图表,不仅表示了数据同时还传递了信息,从哪几方面反映了我国人口构 成情况?以及从多反面反应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对比。培养学生能够对误导类统 计图进行分析,判断,识别,培养对图形的感知能力,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培 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