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贾平凹 1.了解秦腔、秦地、秦人的基本特点。 2.品味文章的语言、学习描写手法。 3.体会中国民俗文化的特点,思考对秦腔之类传统 艺术发展前景的看法。 学习目标 知人论世 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又称乱弹,起于西周,流行于我国西北地区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古时陕西、甘肃一带属秦国,所以称之为“秦腔”。因为早期秦腔演出时,常用枣木梆子敲击伴奏,故又名“梆子腔”。 国家级非物质 文化遗产之一。 秦腔的表演技艺朴实、粗犷、豪放,富有夸张性, 生活气息浓厚。唱腔惯用宽音大嗓,直起直落,高亢激越, “一声秦腔吼,吓死山坡老黄牛,八尺汉子眼泪流, 岀嫁的姑娘也回头。” 秦腔 秦腔是我国戏曲四大声腔(昆腔、高腔、梆子腔、皮黄腔)中最古老、最丰富、最庞大的声腔体系,它的覆盖面极为广阔,流行遍及我国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及西南的西藏、四川;中原的晋西、豫东、河北;东北大庆;东南的广东、福建,宝岛台湾等地以及吉尔吉斯坦共和国,同时也是我国最大地方剧种,对许多剧种都有很大的影响。它历经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等历代发展日趋成熟,明末清初盛行于南北各地。秦腔的鼎盛时期在乾隆年间(1736-1795年)。 秦腔 贾平凹,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1952年2月21日出生。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1982年后从事专业创作。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作协陕西分会副主席等职。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家和文学奇才,是一位当代中国最具叛逆性、最富创造精神的作家,也是当代中国可以进入中国和世界文学史册的为数不多的著名文学家之一。代表作:“商州系列”(包括长篇《商州》《浮躁》以及《鸡窝洼人家》等一些中短篇小说)《白夜》《秦腔》(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等,《废都》《暂坐》争议很大。 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 散文集《月迹》《心迹》《爱的踪迹》《贾平凹散文自选集》; 诗集《空白》以及《平凹文论集》。 作者 贾平凹散文陕西特色很浓,常常坦率、真诚地表现自己,他善于运用朴素、自然的写实手法,在似乎漫不经心的描绘人们的生活与风情中,萦绕着一种使人深思的哲理,给读者一种社会、人生的启迪。 贾平凹的散文无论在思想意蕴、文化趣味还是语言表达上,都倾向吸取中国文学传统因素,崇尚简单古朴的风趣和静虚境界的营造。 贾平凹出生在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并在此生活了19年。以前,他曾多次写过商州,但他觉得,那是一种泛商州的概念,真正为棣花镇写的太少、太零碎。用他的话说,《秦腔》是为生他、养他19年,并与他纠缠到现在的棣花镇写的。 贾平凹难以掩饰对变革中的故乡之传统生存方式正走向消亡的痛苦。因为“故乡将不再是过去的故乡”,“我就是要为家乡的父老乡亲,为农村说出真正想说出的话”。 《秦腔》中的大部分人和事都有原型,有人称这是种“还原式写作”。 创作背景 初读课文 第一部分(1-3):通过比较道出秦腔高亢宏大的特点,指出它的生成与风土人情密不可分。 第二部分(4-9):神情毕现地表现了秦人对秦腔的喜爱与痴迷。 第三部分(10):总结全文,强调只有也只有秦腔才能承载起秦人的喜怒哀乐。 一、认真阅读文章,给文章划分段落层次 秦地:八百里秦川,辽阔厚重,广漠旷远。 秦人:民性敦厚、直率,勤劳质朴,能吃大苦,敢爱敢恨,能享大乐。 秦腔:大喊大叫,高亢激越,雄浑奔放,具有极强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形成一种文化。 二、分别概括秦地、秦腔、秦人的特点 情感:①秦腔对于秦人,是生命的五大要素。②秦腔给秦人贫乏的生活注入了乐趣,是他们对美的艺术追求。 原因:①唱秦腔成了做人最体面的事,任何一个乡下男女,只有唱秦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