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22060

古诗词诵读 《燕歌行(并序)》任务式课件(共22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日期:2025-05-2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3次 大小:1759511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古诗词,PPT,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
  • cover
(课件网) 燕歌行 高适 学习目标 1.知人论世,了解边塞诗歌特点。 2.理解诗歌内容,把握思想情感。 3.鉴赏诗歌语言和表现技巧。 4.背诵并默写全诗。 任务一:知人论世 边 塞 诗 地名 景色 武器 音乐 人物 怎么写 (手法) 表达什么 (情感) 写什么 (内容) 边塞风光 军旅生活 战争场面 两地相思 楼兰 阳关 玉门关 夜郎 阴山 蓟北 塞外 黄河 落日 秋月 雪山 大漠 风沙 烽火 狼烟 大雁 金鼓 战马 金甲 铁衣 旌旗 旌旆 羌笛 琵琶 《关山月》《折杨柳》《阳关三叠》 戍卒 将帅 征人 单于 胡人 思妇 用典 对比 情景交融 虚实结合 借古言今 突出强调 渲染气氛,烘托感情 相映成趣,拓展意境 初来乍到 久经沙场 冷静旁观 ①雄浑壮丽 奇异独特的风光赞颂 ②保家卫国 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③奋勇杀敌 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激励赞美】 ④征人久战不归的哀痛,思乡思亲之苦【思妇】 ⑤穷兵黩武/骄奢淫逸的批判愤懑 士卒艰辛/民不聊生的悲悯同情 ⑥外族入侵的担忧 报国无门的愤懑 ⑦凄苦哀怨的怨战情绪 凄厉沉痛的反战思考 和平安宁的珍视向往 代表:高适 岑参 王昌龄 风格:雄浑豪放慷慨悲凉 知识链接 燕,古国名。古燕国所在地,位于我国东北部。此地最早称为“幽州”。蓟,在历史上是与燕并存的诸侯国,且蓟、燕两地相邻。后“蓟微燕盛”,蓟为燕吞并,称为燕国的都城,蓟也成为燕的代称。 题解 歌“燕歌”即燕地的歌谣,因为燕地在春秋至两汉千年以来战争频发,征戍不断,战争积淀在“幽、蓟”之地的民谣中,成为记忆着征战、别离、相思等内容的“燕歌”。 行,和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行”一样,只是表示古诗的一种体裁,均属“歌行体” 。 乐府旧题,多与边地征戍有关,写思妇怀念征人之情。 任务二: 读诗悟情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初读:读“音” 金戈铁马之声,玉磐鸣球之节。 再读:吟“韵” 注意情感色彩和 作者情绪的变化 三读:划“节” 将本诗分为四节: 出师、战败、 被围、苦斗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出师 战败 被围 苦斗 着力烘托气氛; 揭示其原因; 刻画相思之苦; 突出壮志豪情。  全诗以非常浓缩的笔墨,写了一个战役的全过程。 任务三: 诗歌解析 循战争之境,悟诗歌之情,体手法之用 1.你认为《燕歌行》突出表现了什么内容? 对将领的批判 对士兵的歌颂 对战争的厌恶 对良将的盼望 渴望建功立业 循战争之境,悟诗歌之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