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22168

3.1 《蜀道难》 课件(共21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5-05-2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2次 大小:1397785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PPT
  • cover
(课件网) 学习目标 1.了解古体诗,李白其人和写作背景。 2.把握这首的句式特点,品味其韵律美,理解诗歌内容。 3.结合诗文以及背景,探究诗歌的主旨。 4.品味李白飘逸豪放、浪漫奇崛的语言,体会其诗作的艺术风格。 走进作者 字 号 称号 朝代 诗派 爱好 诗风 太白 青莲居士 诗仙 唐 浪漫主义 饮酒、作诗、赏月、漫游 飘逸奔放,雄奇壮丽,想象奇特 文学常识 古典诗歌 诗 词 曲 古体诗: 近体诗 唐或唐以前 唐或唐以后 四言、五言、七言、杂言 乐府诗 律诗:五言、七言 绝句:五言、七言 按字数分:小令、中调、长调 按风格分:婉约、豪放 杂剧 散曲:小令、套数 今体诗或 格律诗 古诗或古风 了解蜀道 从广义上说,南起四川成都,过广汉、德阳、梓潼,越大小剑山,经广元而出川,在陕西勉县褒城附近向左拐,然后沿褒河过石门,穿越秦岭,出斜谷,直通八百里秦川,全长约1000余公里。 了解蜀道 从狭义上说,仅包括四川境内的路段,南起成都,北止于广元棋盘关,全长约450公里。古蜀道历史悠久,至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是保存至今人类最早的大型交通遗存之一,比古罗马大道的历史更为悠久。 唐代蜀中商业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乐不思返,而没有认识到这一地区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发生叛乱的可能。 这首诗大约是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初入长安之作。《蜀道难》是乐府古题,它以蜀道险阻为内容,寓有功业难成之意。正是这一点,触动了李白初入长安追求功名未成的心事。当友人入蜀时,他便用这一古题写诗送别友人。 写作背景 巉岩( ) 石栈( ) 萦绕( ) 崔嵬( ) 抚膺( ) yīng 飞湍( ) tuān 喧豗( ) 砯崖( ) 扪参历井( ) 吮血( ) 咨嗟( ) 秦塞( ) 鸟号( ) 豺狼( ) 峥嵘( ) 读准字音,注意字形 huī pīng zhàn yíng wéi shǔn háo chái zī jiē zhēng róng sài mén shēn chán 一高: 叹开辟之难 自古难行———提示友人 二险: 叹度越之难 自古可畏———劝阻友人 三乱: 叹安居之难 自古险乱———告诫友人 找出文章的主旨句。主旨句出现了几次?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它多次出现起什么作用? 整体把握 作用:一唱三叹:一叹高, 二叹险,三叹乱;富有节奏,突出内容,加强情感。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三次:开头、中间、结尾 诗人继承了古代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又称反复)的修辞手法 思考1:“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开篇用这一句有什么表达效果? 思考2:诗人引用了哪些神话 诗人为什么要引用这些神话 ①引用“蚕从及鱼凫”的开国之事,是为了叙述蜀地长期闭塞的状况寓高山阻隔之意,写出了历史纵深感,增添神话色彩,引人入胜。 ②引用“五力士开山”的传说,是为了说明蜀道的来由,突出蜀山的险峻与开凿的艰辛。 ③引用“六龙回日”的神话,极写山势之高峻,衬托道的难行,增添了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 思考3:诗人是如何突出“高”这一特点的 ①通过运用神话传说、典故和侧面描写。 ②通过运用正侧面描写、虚实结合、夸张、强喻等手法。 ③通过神情、动作等细节描写。 强喻(又称“较喻”)是比喻的一种特殊形式,指在比喻中通过比较本体与喻体的相似性时,进一步强调本体在程度、性质或效果上超越(或不及)喻体的修辞手法。其核心在于通过“比较”突出本体的特征,具有强调或夸张的表达效果。 强喻的特点: 比较性:明确将本体与喻体进行对比,常用“比……更……”“不如……”“胜过……”等句式。 超越性:通过比较,强调本体在某一特质上超过(或弱于)喻体,形成强烈反差。 情感强化:通过夸张的对比,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作用: 突出事物的特征,增强表达张力。 通过反差引发读者联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