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部编版 道德与法治 八年级下册 《 7.1 自由平等的真谛 》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 班级 日期 本框所属单元 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 本框所属课程 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 建议课时安排 2课时(可自行删减内容) 学情依据 初中学生富有生命的活力,精力旺盛,求知欲强,但认知能力、思维方式和社会经验等有待进一步发展,对于自由和平等的认识尚处于懵懂的阶段。少数学生不认真履行义务教育法规定的受教育的法定义务,不珍惜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的受教育的神圣权利,欺凌弱小同学,随意旷课、逃学甚至辍学,错误地认为“这是我的自由”。一部分学生尽管知晓自由和平等都不是绝对的,但对二者的认识停留在浅表层面。例如,仅仅认为自由受班规和校纪的约束和限制,很难把自由与法治联系在一起。对于平等的认识,更多的是在道德层面上有相关的生活经验,很难从法律的高度“法眼看平等”,尤其难以做到从宪法的角度理性看待平等问题。 教材分析 第一框“自由平等的真谛”,主要阐述自由和平等的内涵,以及法治对自由、平等的规范和保障作用。引导学生体会到无法治不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知道自由、平等在法治意义上的内涵;懂得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知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认同法治是实现自由平等的保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道德修养:感受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体会法治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体悟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领会平等的真谛所在,树立自由、平等的意识。 法治观念:知道自由与法治的关系,明确无法治不自由,崇尚法治精神,增强自由平等观念学会正确行使自由和权利,做尊纪守法的好公民。 责任意识:知道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望底线才享自由。初步培养学生用法律的视角认识自由和平等的真谛的意识和能力,珍视公民权利,培养责任意识,让法治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自由的含义、平等的含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表现 难点 自由与法治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本课涉及“自由”“平等”两大主题,对于各自的核心概念,教材只是给出了法律意义上一般的理解和界定。教师课前应适当开发课程资源,了解自由平等观念的由来,对于中国古代、近代西方和马克思主义自由平等观有一个基本认识,对于自由平等的价值指向也要有一个较为深入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教学时才能游刃有余、充满底气,照本宣科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考虑到部分学生查阅文献资料的条件不具备,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用多媒体手段适时呈现,给学生一个直观、真切的感受,增强教学说服力。 学生准备 学生通过预习对教材的基本内容有一个大致了解,尤其对于教材的正文部分不容忽视。由于学生对宪法和法律中与自由和平等相关的具体条款不甚了解,授课前可以让学生查阅相关的法律规定。比如,查阅我国对网络言论的相关法律规定,说一说网络世界自由的边界。再如,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相关规定,对教材第103页案例中田某的言行进行评析。 ↓ 教学过程 ↓ 课前导入 播放视频《无底线博流量的网红当众“喝尿”被拘15天》 教师提问: 网红是否有拍摄低俗视频的自由? 解答: 任何人都有拍摄合法视频的自由,但没有拍摄违法视频的自由。拍摄的视频不能侵害社会利益、违反公序良俗和法律法规。 自由不是为所欲为,而是有限制的、相对的。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 该网红被行拘和封禁,体现了什么法治原则? 解答: 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