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260640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课件 (共33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1次 大小:4830159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古诗词,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登 岳 阳 楼 一、了解律诗章法句法 二、体会诗歌中描写的壮阔景象 掌握诗歌中“炼字”的赏析方法。 三、感受杜甫伟大的家国情怀,体会“圣”心 四、对比阅读,探讨“诗圣”“诗仙”含义 学 习 目 标 析章法句法 绘笔下景象 律诗常见章法结构: ①四分法:起承转合 王维《山居秋暝》 ②二分法:前两联为第一层,后两联为第二层。杜甫《旅夜书怀》 ③三分法:首联为第一层,中间两联为第二层,尾联为第三层 王湾《次北固山下》 析章法句法 绘笔下景象 起承转合 《辞海》是这样解释的: ‘起’是开端; ‘承’是承接上文,加以申述; ‘转’是转折,从另一方面立论; ‘合’是结束全文。” 一般首联起,颔联承、颈联转、尾联结。 首联、颔联固然重要,但总是铺垫,最关键在于颈联的转,要转得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方为妙。 尾联便顺水推舟,意境全出。 析章法句法 绘笔下景象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起 承 转 合 “昔闻”写从前对洞庭湖光山色的仰慕。 “今上”交代时间。 析章法句法 绘笔下景象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起 承 转 合 明 王嗣奭 “已尽大观,后来诗人,何处措手。” 宋 刘须溪 “气压百代,为五言雄浑之绝。” 析章法句法 绘笔下景象 吴 楚 东 南 坼,乾 坤 日 夜 浮。 句式构成: 吴楚(主语)+东南(状语)+坼(动词) 乾坤(主语)+日夜(状语)+浮(动词) 句意: 吴楚二地从东南方向被劈开,宇宙乾坤日日夜夜浮于洞庭水上。 恢宏壮阔、雄浑磅礴的洞庭湖景 析章法句法 绘笔下景象 吴 楚 东 南 坼,乾 坤 日 夜 浮。 补充主语、宾语 坼 , 浮 。 句意:洞庭湖劈开了吴楚,劈开了东南,洞庭湖托起了乾坤,托起了象征时间的日月,拓宽了画面的空间感。 赏析:动词的使用使得原本客观静态的景象变成动态的壮阔之景,洞庭湖不仅坼吴楚,也坼整个东南大地,不仅浮乾坤,也能托浮流逝的时间,使整个景象更加宏大,气势更磅礴。 洞庭湖(东南) 吴楚 乾坤 洞庭湖(日夜) 雄浑磅礴的洞庭湖景 诗句分析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颔联中表现力极强的词语是哪两个?你能说出它们的妙处吗? 坼 浮 炼字 炼字题答题技巧 释 释字义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描 描画面 把该字放在原句中 描述景象。如果有手法,需要点明手法 析 析效果 点出该字作用,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诗句分析 ①“坼”,分裂。仿佛洞庭湖万顷波涛,千层巨浪,把广袤的吴、楚两地冲开分裂为二,这气势何等磅礴! ②“浮”,飘荡、浮动。洞庭湖几乎包容整个天地万物,日、月、星辰仿佛都飘浮在这湖水上,这景象又何等宏丽! ③“坼”“浮”二字化静为动,写出了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及其宏伟奇丽的景色,给读者勾勒出一幅气象万千的画面。 坼 浮 析章法句法 绘笔下景象 吴 楚 东 南 坼,乾 坤 日 夜 浮。 时代背景: 唐代宗大历三年,安史之乱刚刚结束,国家衰弱,人民困苦,藩镇割据现象愈加严重,国家内忧外患,处于极其不稳定的风雨飘摇之势。 国家割裂之现状 国家飘摇之形势 对国家形势的忧心 思想内容 艺术形式 主要是就情感的深沉浓郁而言;主要指诗歌内容深广,意境雄浑,感情深沉。 从字面上看,顿挫指语意的停顿挫折(间歇、转折);从结构上看,主要指诗歌表情达意抑扬跌宕,音调声情起伏迭变。 解沉郁顿挫 悟家国情怀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起 承 转 合 沉郁:意境雄浑 解沉郁顿挫 悟家国情怀 顿挫:情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