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263292

10.2《归去来兮辞(并序)》课件(共42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5次 大小:432948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0.2,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陶渊明 归去来兮辞 “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 ———欧阳修 “两晋文章,此其杰然者。” ———归有光 导入新课 1.回顾陶渊明的生平,了解文章写作背景。 2.回顾辞赋特点,积累文言知识,疏通文意,归纳段意。 3.在反复诵读中感受本文中诗人形象。 4.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学习目标 陶渊明(约365—427年),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知人论世 陶渊明出身于名门世家,受儒、道思想影响很深,年轻时曾怀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又因家道中落,生活拮据,29岁时走上仕途,从此后的13个年头,时官时隐,历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建威将军、彭泽县令之类的小官。在彭泽县令任上仅85天,就辞官回家,躬耕陇亩,从此不再出仕。 几度出仕,让他逐渐认清了当时官场的污浊与黑暗,41岁时还家归隐,过起了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此后的二十二年,虽忧愤常积于心,生活困窘多难,却再无出仕之念,后在贫病交迫中去世,终年62岁。 知人论世 陶渊明传世作品共有诗125首,文12篇,被后人编为《陶渊明集》 主要诗歌作品: 《归园田居五首》《桃花源记》《拟古九首》《咏荆轲》《挽歌》《饮酒二十首》 辞赋和散文: 《感士不遇赋》《闲情赋》《祭程氏妹文》 《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 知人论世 陶渊明今存诗歌125首,五言诗成就最高。 他的五言诗可为两类: 一类是继承汉魏以来抒情言志传统而加以发展的咏怀诗; 一类是前人很少创作的田园诗。 后代批评家常用质朴、平淡、自然评价陶诗的风格,全无半点斧凿痕迹,称其为“田园诗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知人论世 陶渊明作品的艺术特色 语言:语言精工本色,朴素真率,笔调疏淡,风韵深厚。 手法:善于以白描及写意手法勾勒景物、点染环境,意境浑融高远又富含理趣。 风格:田园生活是主要题材,其中的优秀作品寄寓着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其洁身自好,不愿屈身逢迎的志趣,但也有宣扬“人生无常”,“乐安天命”等消极思想。 知人论世 “归去来”写诗人辞官归隐;“归去来兮”,类似现代汉语“回去吧”“回去啊”之类。 解题 归去:回去、归隐 来:助词,无实义 兮:语气助词 辞:一种文体,源出于《楚辞》,但是《文选》单列为一类,置于议论性的“设论”和应用性的“序”当中,选入刘彻《秋风辞并序》和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两篇。从其出源来看,“辞”讲究押韵和节奏,有诗歌的特性;从《文选》的定位来看,这一文体又属于“文”,其句式等方面的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讲接近于赋。所以,后代的《陶渊明集》整理本,一般将其与《感士不遇赋》《闲情赋》合并为“赋辞”。 辞是介于散文和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是战国后期诗人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也称楚辞。 特点: ①两句一组,四句一节;以四言六言为主,间有长短句,在整齐之中有参差,错落有致。每一节表达一个完整的句子. ②注重文采,讲究铺排,善于用典。句式散文化,一般押韵。 ③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 文体介绍 相同:都注重文采,讲究铺排,善于用典。 区别:辞,更接近于诗,重在抒情。 赋,是有韵的散文,内容以咏物说理为主。 辞以抒情为主,赋以叙事为主。 汉代常把辞与赋合称为辞赋。 文体介绍 全文分“序”和“辞”两部分,序文是标准的散体。 初步感知 请同学们阅读并疏通序文部分,分析序文的作用。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      )。幼稚(  )盈室,瓶无储粟,生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