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287614

3.1.2《无衣》课件(共25张PPT)【中职专用】高一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课件 查看:86次 大小:136896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3.1.2,专用,模块,基础,2023,高教
  • cover
(课件网) 无衣 《诗经》 导入 古代打仗,首先讲究出师有名,其次出征前,一定要鼓舞士气,本诗《无衣》便是一首出征前鼓舞将士的诗歌。 学习目标 了解《诗经》,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学习《无衣》,掌握重章叠句的写作手法。 体会乐于为国效力的无私品质和浓郁的家国情怀。 了解《诗经》 《诗经》按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叫国风,共160篇、十五“国风”,今天所学的《氓》就属于《卫风》中有代表性的一篇弃妇诗,以婚姻恋爱为主题的民歌在“国风”中占有较大的数量,大多为民间歌谣,作者大多是民间歌手,但也有个别贵族,“国风”和我们下一篇课文屈原的《离骚》历史上并称“风骚”,“骚”指文人,“文人骚客”; “雅”包括“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多系西周王室贵族文人的作品内容大都是记述周贵族历史,歌功颂德的; “颂”包括“周颂”31篇,“商颂”5篇,“鲁颂”4篇,共40篇,多为贵族统治者祭祀用的乐歌舞曲。 形式:四言为主,多数为隔句压韵,并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吟唱的特点。 “赋”直陈其事,即描述一件事情的经过;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打比方,用一个事物比喻另一个事物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即从一个事物联想到另一个事物往往“兴中有比,比中有兴”,因此有了现今的“比兴”修辞手法。 风、雅、颂、赋、比、兴合称为“诗经六义”。 写作背景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奢侈淫逸,朝政腐败黑暗,统治集团内讧,造成国弱兵残。周幽王岳父申侯趁机勾结西戎犬戎攻入国都,幽王死,周域大半沦落,于是平王举室东迁。这时勇武善战的秦地人民,眼看沦陷的国土,遭到敌人的蹂躏,便纷纷响应秦襄王兴师御敌的号召,保家卫国,参军参战,一鼓作气击退了侵扰的贼兵。《无衣》便是在此历史背景下所产生的,是秦国人民慷慨从军、抗击西戎入侵的军中歌谣。 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情感。 无衣 《诗经·秦风》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jǐ,与子偕xié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chánɡ。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情感。 无衣 《诗经·秦风》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jǐ,与子\偕xié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chánɡ。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情感。 无衣 《诗经·秦风》 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 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 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 修我\矛戟jǐ,与子\偕xié作。岂曰\无衣? 与子\同裳chánɡ。 王于\兴师, 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文白对译 译文: 谁说没有衣裳? 和你穿同一件的战袍。 君王要起兵,修整好戈和矛 ,和你同仇敌忾!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无衣:意思是说当时军情紧急,征衣一时难以齐备。 袍:长袍,类似于斗篷。行军者白天当衣服穿,晚上当被子盖。 王于兴师:于,句中助词;兴师,起兵。 同仇:共同应对敌人。 诗歌开头运用了何种修辞方法?有何作用? 反问。 开篇洋溢着不可遏止的激情,渲染出一种即便生活贫困以至于无衣,也要义无反顾奔赴战场的爱国主义激情; 表现了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对敌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热情。 文白对译 谁说没有衣裳?和你穿同 样的衬衫。 君王要起兵,修整好矛和戟,和你共同行动!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译文: 泽:同“襗”,贴身穿的衣服。偕作:共同行动。作,起。 文白对译 谁说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